《哪吒2》在海外的受欢迎程度在舆论上出现了两极分化。各大短视频平台都在强调电影票难求,但实时票房数据却显示情况并不理想。例如,在北美市场上映四天后,《哪吒2》累计票房不足1亿。有人认为这可能是由于排片场次远低于《美国队长4》等影片。
一种非主流的观点认为,国内制片方可能不重视海外市场,导致《哪吒2》在海外遇冷。在国内市场,《哪吒2》制片方的票房分账接近40%,而进口影片如《美国队长4》则只有25%。相反,《哪吒2》在北美的分账比例会更低。即使赚得少也是赚,但这种观点难以说服所有人。回顾好莱坞大片在国内市场的表现,它们通常不会进行大规模宣发,因为其本身在国内就有较高的认可度。而国产电影在北美市场的认可度较低,需要大量资金进行宣传才能吸引观众,否则当地观众可能根本不知道这部电影的存在。即便投入大量资金宣传,也不一定能获得相应的回报,因此国产电影在海外发行时常常面临高风险低回报的局面。
这种情况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国内制片方更倾向于在本土市场加大宣发力度,而不愿意花太多时间和精力去经营海外市场。越是不经营,国产电影在海外的认可度就越低,进而导致收益减少,进一步削弱了对海外市场的投入。然而,国内市场足够大,即使放弃海外市场也能获得丰厚利润。以《哪吒2》为例,虽然它可能无法超越影史第一的《阿凡达》,但在单一市场的票房纪录上短期内很难有后来者。尽管如此,国人还是希望国产电影能够走向世界,成为文化输出的重要载体。
改变这一现状需要那些在国内市场赚到钱的制片方勇于冒险,积极推广国产电影,逐步提高其在海外市场的认可度。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可能需要十年以上的持续投资,但由此产生的红利将持续几十年,并惠及整个国内电影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