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第27届国会参议院选举于7月21日完成计票。自民党和公明党组成的执政联盟未能获得过半数议席,在参众两院都沦为“少数派”。分析人士指出,此次败选主要是因为民众不满物价高涨和政府应对不力,同时传统政党形象老化等因素也导致选民流失。首相石破茂将面临更大执政压力,政策推进需依赖在野党的配合,外交上对美国关税谈判空间也将受到压缩。日本政局和对外关系走向充满不确定性。
日本国会参议院共有248个议席,每三年改选一半。本次选举总计争夺125席,包括改选的124席和补选1席。根据21日早间揭晓的计票结果,自民、公明两党共获得47席,非改选的75席未能超过半数,加之在去年10月的众议院中未能获得过半数议席,正式成为“参众两院少数政权”。这是自1955年自民党成立以来,该党领导的政权首次在两院同时失去多数。石破茂在选前将执政联盟维持过半数议席作为胜选目标,但最终未能达成。从选举结果看,执政党在地方与大城市选区全面失利。自民党在全国32个“一人区”即只有一个议员名额的选区中仅赢得14个议席,在东北、四国等传统优势地区明显退步;在东京都选区,该党参议院议员会长武见敬三落选。除去年众议院选举失利外,自民党不久前还在今年6月的东京都议会选举中大败,现在再次遭遇挫败,作为自民党总裁的石破茂面临空前压力。
日本媒体认为,执政联盟遭遇失利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民众对物价高涨和政府应对不满。近一段时期,以大米价格为代表的物价快速上涨,日本政府虽推动企业涨工资,但民众实际收入仍不断下滑。多家媒体的出口调查显示,选民最关注的议题是“物价对策”,选择比例远高于其他选项。石破茂内阁为应对通胀,在选前提出向每人发放2万日元现金补助。然而该政策被广泛批评为“撒钱买票”,不仅难以覆盖持续上涨的生活成本,也无法从根本上缓解民众的经济负担。与此同时,此前的米价飞涨、阁僚失言、商品券问题等一系列风波也在不断削弱执政党的公信力。日本时事社的选前民调显示,石破茂内阁支持率已跌至20.8%,创其上台以来的新低,接近日本政界通常认为进入“下台水域”的20%。相比之下,在野党的“减免消费税”“废除汽油暂定税率”等民生政策更具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