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利亚停火协定破裂:暴力循环与地缘博弈下的深层危机
2025年7月17日,叙利亚政权发表声明,指责南部苏韦达省“不法势力”在政府军撤离后违反停火协定,并对平民发动暴力袭击。这一事件不仅暴露了叙利亚国内族群与教派矛盾的尖锐化,更揭示了以色列等外部势力介入对地区稳定的致命冲击。停火协定的短暂生效与迅速破裂,成为叙利亚战后重建进程中“脆弱和平”的缩影。
此次冲突的直接导火索是苏韦达省德鲁兹派与贝都因部落之间的报复性袭击。7月13日,双方爆发激烈冲突,政府军介入后与德鲁兹武装交火,导致局势失控。尽管叙内政部门于16日宣布达成新停火协议,但政府军撤离后,德鲁兹武装与贝都因部落迅速展开新一轮报复。据“叙利亚人权观察组织”统计,13日以来冲突已造成近600人死亡,包括“处决”式杀戮和宗派袭击。
德鲁兹派与贝都因部落长期存在土地、资源争夺,叙利亚内战加剧了这种分裂。德鲁兹人作为少数派,在政府军与反对派之间摇摆,而贝都因部落则更多依赖部落武装自保。叙利亚新政权以逊尼派为主,而德鲁兹派属于伊斯兰教什叶派分支,这种宗教差异在战后政治过渡中被放大。3月政府军与亲阿萨德武装冲突演变为教派复仇,数百名阿拉维派平民遇害,进一步激化了矛盾。叙利亚政权试图通过撤军缓和局势,但地方武装缺乏有效管控,导致“安全真空”被族群仇恨填补。
以色列在此次冲突中扮演了关键角色。其以“保护德鲁兹人”和“阻止伊斯兰武装分子靠近边境”为由,对叙利亚政府军发动多次空袭,包括16日轰炸大马士革“总统府”附近和“总参谋部”大楼。这种干预行为不仅违反国际法,更直接导致停火协定破裂。以色列通过控制联合国缓冲区,阻止叙利亚政府军重建影响力。以色列国内德鲁兹人被视为“忠诚少数族裔”,政府需回应其诉求以巩固国内支持。以色列试图通过打击叙利亚政府军,削弱伊朗在叙利亚的势力,同时向美国展示其“地区安全支柱”角色。以色列的空袭加剧了叙利亚国内的混乱,导致政府军与德鲁兹武装冲突升级。叙利亚政权警告以色列“不要干涉内政”,但以色列国防部长卡茨强硬回应,称“将继续攻击政权部队直至其撤离该地区”。这种对抗使地区局势进一步复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