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华南F3祭祖科技含量拉满”等话题在网络上持续霸榜。清明节期间,广西一位小伙使用无人机给300米山上的祖先吊运祭品的视频冲上热搜,不少网友感慨“童年许下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在广西众多喀斯特地貌的石山中,人们肩挑背扛也要将祭品献给祖先。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发展,很多人开始尝试用无人机减轻身体负担。
市民杨女士表示,以前需要8个年轻人分成两组轮流抬烧猪,一个小时才能送到,人还累得气喘吁吁。现在她使用无人机服务后,扫墓的亲友两手空空上山,10多分钟就走到了,节约了不少时间。无人机飞手韦先生介绍,在2000米内的范围都可以操作,目前飞过最高的山是500米,他从前期准备到运送结束,10分钟内就能完成一单,一次收费在100元至300元之间,运送距离近的一天能接到十来单。
南宁市低空经济产业协会副秘书长王子朋透露,早在几年前,广西就有人用无人机扫墓了。目前全国约有30万名持证人员,广西约有1万名,全国的飞手缺口在100万人左右,就业前景广阔。
清明祭祖活动被戏称为堪比“铁人三项”,还被称为“一年一度的野外生存训练”。广西人为了祭拜祖先,展现了各种拼劲。4月4日,广西一网友分享了一群男子集体蹚水过河祭拜太公的场景,拍摄者称这座岛四面环水,只能游过去。同一天,另一段视频显示,背着孩子的广西男子也能如履平地地寻找祖先墓地,红色背带勾起了许多人的回忆。武鸣的韦女士说,由于祖先的墓位于悬崖顶上的山洞里,今年族人背上水泥、砖头爬上二三十米高的悬崖去翻修坟墓。还有广西一男子和家人徒手20分钟爬上峭壁祭拜祖先,他说每年都会爬,已经习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