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能与人形机器人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国大学正迎来2025年这一关键变革期。这一年,高校需要以战略敏捷性赢得主动权,避免错失转型机遇。
关于人工智能技术如何赋能学科建设以及对创新人才培养的启示,有专家认为,缩招、减招文科只是表象,深度调整文科教育以适应时代才是关键。未来学科应打破传统壁垒,围绕问题组织,并能随着新科技的发展灵活调整,具备弹性、灵活性和流动性。不适应时代的文科可以缩招,调整后适应时代的文科还可以扩招。
近年来,文科缩招的问题引起了广泛讨论。几年前就有学者提出文科学术博士可考虑规模减招,以实现减员增效。这位学者并不反对研究生扩招,但反对太多人从事学术研究,主张多数人获取专业文凭即可,因为过多的“注水”研究会损害学术质量。
中国人历来重视文科,因此文科缩招论必然会受到批评。古代中国轻视自然科学技术,直到科举废除后,理工科才开始建制化传入国内。如今,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重视文科的国家之一。1999年的高校扩招浪潮中,文科扩张迅速,花费不多。在这种氛围下,谁提议缩招文科都会遭到批评。
从全球范围来看,传统文科缩招是大势所趋。疫情和智能革命加剧了这一趋势,但根本原因是传统的文科已不再适应智能社会的发展。国外也有类似情况,一些外国同行表示,如果招不到学生或学生找不到工作,砍掉相关专业是很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