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张畅)记者从北京市文物局获悉,近日,《琉璃河遗址保护规划(2020年-2035年)》正式发布。未来,遗址保护区建设控制地带将增加至11.6平方公里,还将建设考古遗址公园。这在琉璃河遗址发现75周年和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之际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考古遗址公园将兼顾教育、游憩等功能
《规划》用15章描绘了未来15年琉璃河遗址的保护、开发和利用细节。遗址保护区建设控制地带范围从7.1平方公里增加至11.6平方公里,保护区划包括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环境控制区,总面积约1729.7公顷,在建设控制地带西侧新划定环境控制区,总占地面积274.1公顷。将以西周燕国早期遗存及其背景环境为主体,建设考古遗址公园,具有科研、教育、游憩等功能。
琉璃河遗址背后,有一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华北最大的洋灰公司决定在琉璃河建厂生产水泥。该公司向中国银行贷款,银行派经理吴良才商洽相关事宜。那时交通不便,从北京出发至琉璃河水泥厂,要途经一片荒野。吴良才穿过一片明显高出周围的台地时,发现此处遍地古代陶片,俯拾皆是。吴良才的哥哥是中国考古学先驱之一吴金鼎(曾发掘著名的山东龙山城子崖遗址)。受到影响,吴良才发现这些陶片非比寻常。他捡了一大包,并兴冲冲地找到在北平研究院史学研究所工作的苏秉琦。
苏秉琦是我国老一辈考古学家,1930年代在陕西宝鸡斗鸡台等地从事考古工作,对西周陶片很是熟悉。看到这些陶片,苏秉琦立即断定是商周的东西,无奈时局动荡,战火一直烧到北京周边,考证之事便搁置了。
1962年,“三年自然灾害”刚过去,各地农村都很困难。时任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教研室主任的苏秉琦,在安排考古实习时,考虑到外省条件太差,又想起1945年吴良才提供的线索,就提出去房山调查。多年之后,苏秉琦在回忆这件事时总会要说,“如果没有四十年代吴先生的发现,也不会有20年后派学生去试掘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