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中全会为未来十年描绘了一幅激动人心的蓝图,目标是到2035年中国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意味着我们的经济实力在未来十年内可能翻番,令人振奋。然而,当我们谈论“中等发达国家”时,我们到底在期待什么?仅仅是银行账户里增长的数字吗?所谓“中等发达国家”,量化一下大概是人均GDP在2万到2.5万美元的水平。目前我国的数据是2024年人均1.34万美元,要实现这个目标,经济需要保持相当高的增速。有专家测算,这要求“十五五”和“十六五”期间,GDP年均增速稳定在4.17%以上。考虑到全球经济环境复杂多变,这绝非易事。

经济数据再漂亮,最终也要落实到每个人的生活中。近期歌手郑智化在深圳机场的一段经历提供了一个微观视角。他在登机时遇到了本可避免的障碍,这一事件迅速引发舆论关注。机场最初解释说,登机平台和机舱有20厘米的高低差是“标准”。但很快有网友指出,国家标准规定的是水平缝隙而非垂直落差。更有其他机场的实际操作视频显示,平台应与机舱门平齐。

这说明问题不在于标准,而在于服务没有执行到位。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却暴露出硬件设施背后软件服务和人文关怀的缺失。这起事件也让很多人产生共鸣,纷纷吐槽在公共场所遭遇的各种不便。
更值得警惕的是,当郑智化为自己的权益发声时,居然有人指责他“小题大做”、“索要特权”。这种论调是对“公共服务”的巨大误解。文明社会应当为残障人士、老人、孕妇、推着婴儿车的父母提供便利,这不是额外的恩赐,而是最基本的公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