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美国最高法院大楼前聚集了媒体与围观者。当天上午10时,最高法院就总统大规模征收关税的合法性展开口头辩论。尽管最终判决还需时间,但此案因其涉及总统权力边界、国会征税职权以及上万家企业的经济命运而备受关注。

辩论结束后,美国各大主流媒体普遍使用“怀疑”、“质疑”、“忧虑”等词语为辩论定调,表明大法官们在法律文本与历史层面对将《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解读为普遍关税授权的可行性持怀疑态度,但结论仍未落槌。

要理解这次审理,需回到今年春天。当时,持续数年的关税让许多美国中小企业进口成本攀升,利润空间被挤压。4月,一家名为Learning Resources的教育玩具公司率先起诉总统关税政策。类似地,纽约一家葡萄酒与烈酒进口商V.O.S. Selections也在承受额外成本。两家公司分别在华盛顿特区和纽约提起诉讼,质疑总统依据《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对几乎所有进口商品加征普遍性关税的合法性。

其中,烈酒进口商的案件从美国国际贸易法院推进至联邦巡回上诉法院。8月29日,巡回上诉法院裁决总统无权依据该法实施广泛且类似“税则调整”的关税措施,随后裁决执行被暂缓。与此同时,教育玩具公司的案件尚未完成终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