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郑州的一家肿瘤医院,一位主任医师提到,他们科室共有七位男医生,但无一人抽烟。这背后的原因是他们在临床工作中目睹了太多因吸烟导致的悲剧,因此大家都选择远离香烟。
医生举了一个例子:一个十九岁的小伙子从十六岁开始抽烟,每天至少抽十根,还经常和室友一起吞云吐雾。表面上看似乎没什么问题,直到单位体检时才查出肺癌。更糟糕的是,他不仅自己抽烟,还让室友吸入二手烟,埋下了健康隐患。
正因为见过太多这样的病例,甚至有人因为吸烟导致肺癌而失去了治疗机会,医生们认为吸烟是在花钱损害自己的身体,这是不值得的。所以他们会劝告正在吸烟或准备吸烟的人远离烟草。
每次谈到吸烟的危害时,总有人会提出“反例”:“我二大爷抽了一辈子烟,不也活到九十多岁?”或者“我们村有人抽烟喝酒样样来,现在身体还硬朗!”这些声音并不罕见。
然而,这种现象其实可以用幸存者偏差来解释。那些因吸烟而早早就罹患重病甚至失去生命的人已经无法站出来反驳。我们能看到的“长寿烟民”只是少数个例,而大多数沉默的受害者早已付出了健康的代价。医生们关注的是整体概率,而不是个别幸运儿。
这些医生的选择很真实。医学不是纸上谈兵,他们每天面对的是最直接的后果,因此宁可远离烟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