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村支书通过拍摄短视频直播带货的现象逐渐成为乡村振兴中的新趋势。这一模式既为农产品销售开辟了新渠道,也引发了对基层治理角色转型的讨论。
一、现象背后的成效与探索
经济收益与品牌推广
多地村支书通过短视频带货实现显著收益。例如浙江常山李勤勤一年半内助农销售额突破50万元,并改善了干群关系。山东肖家泊子村支书肖鹏四年直播超千场,以女鞋和农产品为主打,成功提升村庄知名度。河南张桂芳通过种植富硒南瓜带动村庄还债,并借助彩虹村创意营销实现产业振兴。@中国青年报411
社会治理创新
短视频被拓展为基层治理工具。河南张少珍通过趣味反诈短视频帮助村民保住存款,同时丰富乡村文化生活。宁夏张玮记录基层工作日常,意外带火乡村旅游,使当地民宿入住率翻倍。@九派新闻67
二、争议与潜在风险
质量把控与利益分配
有质疑指出部分直播存在品控难题,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低可能导致消费纠纷。大V账号"乡下老白菜"提醒需警惕高配置直播背后的利润分配问题,种植户博主也坦言拒绝代销村民产品,因难以把控质量红线。310
水果大米种植户
身份定位争议
基层干部投入大量时间拍摄引发"不务正业"质疑,如李勤勤需利用周末拍摄应对非议。陕西铜川某村书记提出"手机变农具"理念,试图平衡行政职责与商业活动。@浙江日报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