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6日,全球资本市场迎来“黑色星期一”。美国突然宣布对中国商品加征34%的关税,叠加此前政策,部分行业税率飙升至54%。苹果产业链首当其冲,立讯精密、歌尔股份等龙头股直接跌停,消费电子板块遭受重创。有分析指出,部分苹果代工厂的利润可能被关税直接“打穿”,甚至亏本生产。这场关税战不仅是中美博弈,更是一场全球产业链的生死大考。
美国对手机、电脑等消费电子产品加征54%的关税,直接掐住苹果产业链的命脉。中国生产的iPhone成本一夜暴涨300美元,库克紧急宣布将40%产能转移到印度。但印度工厂良品率只有65%,这意味着消费者可能花高价买到瑕疵品。国内苹果代工巨头立讯精密、歌尔股份的股价已暴跌30%,部分企业净利润可能转负。原本计划在中国生产的苹果AR眼镜项目也被迫无限期搁置。全球消费电子行业正经历“核爆式”冲击,订单砍半、工厂停工已成常态。
特斯拉上海工厂因美国对汽车零部件加征25%的关税而紧急暂停出口,转投墨西哥建厂。但墨西哥供应链至少需要3年才能成熟,这意味着未来三年特斯拉可能面临产能真空期。比亚迪北美市场份额从8%暴跌至5%,被迫推迟墨西哥工厂投产。宁德时代对美出口的电池成本激增,毛利率压缩2-3个百分点。美国要求车企必须使用本土零部件,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海外订单流失率可能超过20%。
中国光伏组件对美出口税率高达54%,隆基绿能、通威股份等龙头企业的美国订单骤减30%。越南虽被视作替代产地,但当地46%的关税同样让企业喘不过气。家电巨头美的、海尔海外收入占比超40%,美国市场占其出口的19%。加税后,一台中国生产的冰箱在美国售价要贵150美元,价格优势荡然无存。部分企业已开始向泰国、马来西亚转移生产线,但搬迁成本高达15%,短期利润雪上加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