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近期在呼吸内镜介入诊疗领域取得新进展,成功引入并应用电磁导航支气管镜检查技术。这项技术如同为支气管镜配备了“GPS”,能够精准定位到肺部深处的病灶,为那些有肺外周病变的患者提供更为精确的诊断与治疗方案。目前,已有数名患者受益于该技术,得到了针对性的介入治疗。
随着健康意识的提升和医疗技术的进步,低剂量螺旋CT在肺癌高风险群体中的筛查变得日益普遍,这也使得肺外周病变的发现率显著上升。尽管如此,大多数通过CT筛查出的肺小结节最终被证明为良性,因此,如何在术前准确判断这些病灶的性质成为关键。传统的诊断手段如常规支气管镜、CT引导肺穿刺、超声引导针吸活检以及外科手术各有局限,尤其在面对小于2厘米的病灶时,诊断准确率低下,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电磁导航支气管镜技术正是针对这一难题的创新解决方案。它融合了电磁定位系统与高清支气管镜技术,利用高精度电磁定位与影像学技术引导医生直达病灶,进行安全有效的活检或治疗。此技术不仅提高了对肺部微小病灶的诊断效率,还避免了辐射伤害,操作简便且无需造影剂,为肺部疾病的微创治疗开辟了新路径。
中南医院通过实际病例展示了这项技术的有效性。一位43岁的女性患者,因持续咳嗽入院,胸部CT显示左下肺有阴影。借助电磁导航支气管镜联合其他技术,医疗团队对她进行了精准的活检,确诊为神经内分泌癌,为患者的后续治疗奠定了基础。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专家强调,电磁导航支气管镜技术是介入呼吸病学的重要进展,极大地增强了呼吸内镜的“精准诊疗”能力。它能够深入肺部难以触及的区域,显著提高病理组织获取的成功率,为外科手术、放射治疗等后续干预措施提供了精确的定位支持,标志着肺部疾病诊疗进入了更加精准高效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