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9年左右,地球上的所有人可能会失去一秒钟。这不仅影响我们的时间观,也将为计算机行业和精确计时相关领域带来重大影响。
2024年3月27日,《自然》杂志发表的一篇新研究称,主要受地核因素影响,地球自转速度正在违背变缓的长期趋势,事实上正在加快,这导致我们现在用的校正两个时间系统偏差的方式出现变化,需要在2029年左右人为将时钟删除一秒,届时,或将首次出现“负闰秒”。但是出现的确切时间一定程度上受全球变暖效应影响。
由于地球旋转速度略有波动,我们的现行历法,每四年,就会出现二月增加一天的情况,这称为闰年。不过,大部分人感觉不到的是,出于类似原理,每隔几年,国际时钟也会人为增加一秒,这叫做“正闰秒”。
这种现象是由于我们采用两种时间系统——天文时间和原子钟时间——带来的。天文时间是基于地球自转得来。但是1955年以后,全球开始采用原子钟时间这一精度更高、更稳定的计时方式。这是基于原子的物理轨迹的一种计时方式,且能基本与天文时间保持一致。但是地球自转速度存在波动,导致两个时间尺度慢慢不一致,这意味着必须时不时地通过添加或删除“闰秒”的方式,使它们重新对齐。
几十年来,这种运作方式一直持续良好。自1972年以来,已经增加了27个闰秒,最新一次是在2016年。然而,科学家发现,自2020年左右以来,地球的自转正在加速,这与其放缓的长期趋势不一致。这对计量学家来说,将面临前所未有的“负闰秒”前景。
问题是,几十年以来,我们高度计算机化的社会是基于“正闰秒”的方式运转的,未来几年要出现“负闰秒”的情况,将给目前的计算机相关系统造成混乱。
互联网、定位系统和移动电话网络等技术都依赖于极其精确的原子钟时间,为股票交易等活动设置的计算系统更是精确到千分之一秒。许多计算机系统都有增加一秒的程序,可以应对“正闰秒”现象。据美联社,谷歌和亚马逊等科技巨头则单方面制定了自己的解决方案,他们通过在一天中逐渐增加几分之一秒来解决闰秒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