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国家科技进步奖丨王天宇:挖掘优异种质资源 当好“备菜”人 - 社会 - 国内资讯 - 亿席商务网
标王 热搜: 广州  SEO  贷款  深圳    医院  用户体验  网站建设  机器人  贵金属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资讯 » 社会 » 正文

关注国家科技进步奖丨王天宇:挖掘优异种质资源 当好“备菜”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11-19 01:09:33  来源:互联网  作者:易鑫在线网  浏览次数:134
核心提示:11月初,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王天宇牵头完成的“玉米优异种质资源规模化发掘与创新利用”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王天宇向新京报记者介绍这个项目时说,通俗一点,可以将自己的工作理解成“不断地收集玉米种质资源,发掘有用的材料”

11月初,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王天宇牵头完成的“玉米优异种质资源规模化发掘与创新利用”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王天宇向新京报记者介绍这个项目时说,通俗一点,可以将自己的工作理解成“不断地收集玉米种质资源,发掘有用的材料”。这短短的十余个字,就是科学家埋头在玉米地里的二十年。“优异玉米种质资源的挖掘永无止境。”他说,种质资源的挖掘,是给育种工作提供材料基础,好比育种家们要做一盘好菜,而自己,就是那个“备菜”的人。

关注国家科技进步奖丨王天宇:挖掘优异种质资源 当好“备菜”人

王天宇研究员在田间筛选抗病抗旱自交系。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供图

收集、挖掘优异种质资源就是为育种“备菜”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2年,全国玉米产量为20812万吨,也是从这一年起,玉米成为了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我国并不是玉米的原产国,在它约500年前传入中国前,玉米已经在南美洲被驯化了几千年。

“在中国,玉米的产区分布非常广,从南到北,从东到西。”王天宇说,对于一个非原产国来说,玉米的种质资源的挖掘是面临非常大的压力和挑战的,“一方面需要有尽可能多的种质资源去满足各地不同的地理条件,另一方面玉米在我国本身的多样性和丰富程度相对而言非常有限。”在过去20年里,王天宇的工作,就是在压力面前完成这个挑战。

科学家们将种质创新称为“前育种”,具体解释起来,就是将那些育种不易利用的种质资源变成育种好利用的材料,把不适应的外来种质改良成本地能利用的育种材料。



 

  以上是“关注国家科技进步奖丨王天宇:挖掘优异种质资源 当好“备菜”人”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网友自行发布,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者负责。亿席商务网对此不承担任何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如对以上内容有权利主张(包括但不限于侵犯著作权、商业信誉等),请与我们联系并出示相关证据,我们将按国家相关法规即时移除。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本企业其他资讯

 
网站首页 | xml | top资讯 | 粤ICP备110904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