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吴为)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北京市市长陈吉宁提出“研究制定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稳定增长行动计划”,这一事关老百姓“钱袋子”的行动计划,引起了广泛的注意。
北京过去的5年,北京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其中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至6.9万元。
按照北京市委的总体部署,在“十四五”时期,北京将实现“民生福祉明显提升”的目标,其中明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劳动报酬提高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
中国劳动学会特约评论员苏海南介绍,北京市提出“明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这是对中央提出的“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的进一步落实和具体化。苏海南认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应得收入除去社保、个人所得税等扣缴之后的实际可使用收入,它是人们实际生活改善的来源和体现,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能够更好体现保障民生。
而劳动生产率是全员的人均产出。苏海南认为,保障“劳动报酬提高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是非常必要的,它能保证在国家整体收入分配中保障劳动者收入占有合理比例。“人均产出里就包括劳动者应得的一份。蛋糕做大了,劳动者应该分的蛋糕也要同步增多。”苏海南说。
在分配结构上,北京市提出,分配结构明显改善,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与此同时,北京还强调要做好低收入农户帮扶。目前,北京低收入农户收入全部过线、低收入村全面消除。
今年,在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北京市又提出,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开展集体经济薄弱村帮扶专项行动,加大低收入边缘户和返低风险户帮扶力度。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推动3万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还将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规范引导闲置农宅盘活利用,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新京报记者吴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