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张璐)一位心脏病人急需抢救,在救护车到潞河医院的2.5公里线路上,交通信号灯转为“特勤”支持,一路绿灯放行,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抢救时间。这是副中心城市大脑屏幕上展示的应用场景。
记者从通州区城市管理委员会获悉,通州区城市管理指挥平台(副中心城市大脑)已经启用,融合了公租自行车管理、地下管线查询、交通信号控制、生活垃圾精细化管理服务、停车诱导管理、环卫保洁系统等14个系统,海量数据汇聚共享,让城市运行更加“智慧”。
遇急救车消防车,推广交通信号灯“特勤”支持
半夜周围没有行人和车辆,路灯会自动调暗,以节约能源;斑马线旁没有行人等着过马路,信号灯通过视频算法感应后,会直接给车辆放行……这样的智慧场景将更多地在副中心上演。
通州区城市管理指挥中心副主任郭安安介绍,通州区推进智能交通建设,副中心155平方公里的信号灯全部实现智能化控制,10多个主干道路段红绿灯配时根据车流量的变化而实时变化。
副中心搬迁以来,在车流增加的情况下道路反而更加畅通。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提供的测评报告显示,城市副中心155平方公里范围内平均车速提高15.6%,城市主干道通行时间缩短32.5%。
指挥平台还打造了交通特勤控制系统,给需要放行的急救车“一路绿灯”。平台与潞河医院5G院前急救系统对接,举例来说,平台接到装有GPS的特定救护车请求后,可在2分钟内启动特勤系统,为规划线路开绿灯,原来2.5公里线路行车时间从15分钟降低至3分钟,医生可在送医途中提前介入。“下一步,我们将在全区范围内推广医疗急救、消防救援的交通信号特勤支持。”
北京首创,AR现实增强助力地下管道检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