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 周怀宗)11月23日,贵州省宣布所有贫困县摘帽出列。至此,全国832个国家级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
过去几年中,随着脱贫攻坚的推进,我国实施了一整套脱贫攻坚政策、措施,在未来,这些政策、措施何去何从,脱贫之后,下一步的农村工作,又该走向何方?为此,本报采访了多位专家学者,共论2020年之后的三农工作趋势。
助贫减贫工作将长期持续
李小云
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研究接续推进减贫工作”“扶贫工作重心转向解决相对贫困”。这意味着,打赢脱贫攻坚战之后,减贫助贫的工作仍会长期持续。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小云。受访者供图
在贫困的定义中,有绝对贫困,也有相对贫困,绝对贫困是可以消除的,但相对贫困永远存在。
绝对贫困是生存性的贫困,即处在绝对贫困下的人,很难维持正常的生存。打赢脱贫攻坚战,就是要帮助那些收入低于标准的人,提高收入,摆脱绝对贫困。
消灭绝对贫困之后,贫困依然存在,但那时候,就不再是生存性的绝对贫困,而是和富裕相对的贫困,或者是获得教育、医疗等资源更少的贫困,这样的贫困永远存在,因为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何谓相对贫困?国际上大部分国家制定相对贫困的标准,一般都以收入中位数为基础,规定不足收入中位数一定比例的人群为相对贫困人口,不同国家标准有差别,但基本在50%-70%之间。也就是说,一个人的收入,不足这个国家收入中位数一半的,即可认定为相对贫困人口。
我们在消灭绝对贫困之后,如何按照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对贫困的标准,目前还在研究,还没有具体的标准。我个人认为,按照农民收入中位数的50%较合理,如果标准太高,压力太大,我们的财力也难以支付,如果标准太低,就没有意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