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一组据称由成都制造的中国六代战斗机第二架样机的试飞影像在互联网上流传。这种暂时被外界称为“歼36”的飞机,其第二架样机的变化引起了一些外国媒体和社交网站用户的关注。

社交媒体上流传的照片显示,与首架样机相比,第二架样机有显著变化,包括进气道设计从后掠双斜面超音速进气道改为无附面层隔道超音速进气道,两侧主起落架布局也有所修改。此外,最新的照片展示了发动机喷管部分不同于首架样机的设计,似乎意味着第二架样机的三台发动机采用了二维矢量推力装置,类似于F-22战机上的F119矢量喷管。

在此之前,中国已经对这项技术进行了研究,并在珠海航展上展示了一些相关技术的模型,例如安装了二维矢量装置的“太行”发动机缩比模型。因此,在最新的“歼36”上使用这类技术显得相当值得注意。

推力矢量技术能够为战斗机提供额外机动性,特别是在失速姿态下。它还能提升整体可控性和稳定性,特别是对于静不稳定设计的无尾布局高速战斗机来说更具价值。然而,该技术也存在增加机械复杂性和重量等负面问题,且通常会造成更大的推力损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