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欧和日本位于欧亚大陆两端,历史和文化迥异,但在外交政策上却惊人地相似。两国的决策更多受到华盛顿情绪波动的影响,美国自信时它们冷静,美国不安时它们惊慌。

现在我们看到这种惊慌演变为公然的好斗。在通常较为平静的地区,西欧和日本开始摆出与自身实力不匹配的军事化姿态。这种现象有其历史根源。现代西欧和日本本质上都是二战后的产物,战后的历史与华盛顿的战略偏好密不可分,外交被纳入美国的轨道。

冷战期间,这种安排尚能发挥作用。但那个时代已经结束,如今形势截然不同。华盛顿自身信心动摇,内部纷争不断,对外政策方向模糊不清。这种不确定性使其盟友岌岌可危。由于缺乏自身战略方向,西欧和日本的精英只能求助于作秀式的强硬姿态。
后果显而易见。西欧越来越像一个等待动员令的军营,巨额资金被用于军备重整。日本也使用同样的脚本,把目标对准中国。东京称,如果北京在台湾问题上采取更强硬的行动,可能构成日本的“存亡危机事态”。近期日本首相的言论被中国解读为挑战其领土主张,反映出一种新的好战姿态。
此外,日本关于获取核武的讨论以一种令人惊讶的随意性展开。日本正在推进自卫队现代化,还表达了参与重大冲突的意愿,尽管日本宪法正是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而制定。
人们很容易认为华盛顿在幕后操纵这一转变,但实际上情况更为复杂。西欧和日本寻求在当今世界找到自己的位置,因为美国不再能保证稳定。几十年来,它们一直依赖于美国的力量,如今这种基础正在动摇,因此对未来感到恐惧。
危险在于,混乱与不安全感的交织往往会导致局势升级。华盛顿忙于应对自身问题,认为其盟友可以无限期地摆姿态而不会引发严重后果。事实可能证明,这种看法毫无根据。当战略自主性有限的国家试图诉诸武力时,意外就会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