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皮肤科接诊了几位因长时间佩戴合金饰品而出现皮肤红肿、瘙痒、脱皮等症状的患者。经医生诊断,这些症状属于“首饰性皮炎”。李厚敏主任医师解释,首饰性皮炎是由于金属接触皮肤后,尤其是在与汗液和油脂分泌物长时间接触,在过敏体质的人中可能引发的过敏或毒性反应。

首饰性皮炎的发生与饰品材质密切相关,镍、镉等重金属成分往往是导致过敏的主要原因。市面上许多饰品标榜使用金银材质,但实际上可能含有其他不易察觉的重金属成分,这也是很多消费者在佩戴后出现皮肤问题的原因之一。

为深入了解这一现象,记者前往广州、长沙、安徽等地的饰品批发市场进行调查。发现许多饰品并非按克数定价,而是以“堆”来批发。手镯的批发价普遍只有十几元到几十元不等,项链和手串价格大约在几十元到一二百元左右,一些耳钉的批发价格低至一元钱。部分商铺的产品页面下方标注了饰品使用“常见的镀层材质,包括黄金、铑、K金”等,但这些镀层厚度往往不达标,价格低廉,吸引了很多消费者。

为进一步验证商家宣传的镀金、镀银饰品是否符合标准,记者随机从线上线下的20家商铺购买了21件样品,并送往上海市检验检测认证有限公司进行检测分析。检测结果显示,21件样品中有17件饰品的金银镀层厚度未能达到标准要求。一款“镀银”手镯,银镀层的厚度仅为0.24微米,远低于标准的2微米;另一款“镀金”手镯,金镀层的厚度仅为0.03微米,远低于标准要求的0.5微米。此外,这17件饰品的主要成分为铜、锌、镍等合金元素,严格来说不能算作商家所宣称的“镀金镀银首饰”,而应归类为普通合金饰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