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2月1日起,杭州灵隐飞来峰景区将不再收取门票,游客只需线上预约,就能免费走进灵隐寺、永福寺与韬光寺。以往进入这些地方需要支付75元。

一个年客流量超千万的景区选择免票,表面看是放弃了近10亿元的直接收入,但这笔账杭州早在23年前就算明白了。2002年,西湖拆除围栏、取消门票,那次选择换来了旅游总收入从2002年的294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3450亿元。
免票拆除了公园无形的门槛,让公园成为谁都可以走进的城市客厅。过去,一道门票像一层筛子,把愿意付费和无力支付的人隔在两边。如今,公园免费开放让不同背景的人能共享同一片风景。这不仅是城市空间的开放,更是一种社会理念的回归——把最好的资源平等地交给每一个人。
放弃门票不等于放弃收入,而是换了一种方式算账。游客省下的门票钱,很可能转化为一顿本地菜肴、一晚舒适住宿、一件手工艺品。公园从赚钱的终点变成消费的起点,从封闭的景点变为激活城市的引擎。纽约中央公园周边聚集的艺术机构与商业设施,正是这种流量入口价值的体现。更重要的是,一片精心维护的公共绿地能够提升整个区域的生活品质与资产价值,吸引人才与企业形成良性循环。
放弃门票也不等于放弃管理,开放带来的不仅是机遇,更是对城市治理能力的全面考验。当灵隐寺这样的人气景点免费开放,预约系统能否承受瞬时流量冲击?游客疏导、环境卫生、文物保护如何保障?周边交通会不会瘫痪?这些问题都指向城市管理的精细化与人性化程度。管理者的目标必须从管住人转向服务人。这个过程,本就是城市治理现代化的一次跃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