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机场回应残障人士登机帮扶流程 服务短板引反思[看点] - 社会 - 国内资讯 - 亿席商务网
标王 热搜: 广州  SEO  贷款  深圳    医院  用户体验  网站建设  机器人  贵金属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资讯 » 社会 » 正文

多家机场回应残障人士登机帮扶流程 服务短板引反思[看点]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10-30 21:01:10  来源:互联网  作者:亿席商务网  浏览次数:29
核心提示:歌手郑智化在深圳机场登机时因25厘米的高度差和未能精准对接的登机车,被迫“连滚带爬”进入客舱。这一事件引发了公众对民航无障碍服务的关注

多家机场回应残障人士登机帮扶流程 服务短板引反思!歌手郑智化在深圳机场登机时因25厘米的高度差和未能精准对接的登机车,被迫“连滚带爬”进入客舱。这一事件引发了公众对民航无障碍服务的关注。深圳机场迅速回应,承认因飞行器移动导致登机车与舱门存在约20厘米安全间隙,最终靠两名工作人员搀扶完成登机。他们宣布了一系列整改措施,包括优先安排廊桥、增派保障人员、试点带坡度的连接装置。

多家机场回应残障人士登机帮扶流程

然而,问题在于为何要等到明星发声,这套本应常态运行的保障机制才被激活?根据《残疾人航空运输管理办法》,机场和航司有法定义务为残障旅客提供全流程移动辅助。远机位登机普遍依赖登机车,但20厘米的安全间隙几乎成行业惯例。这看似微小的“技术留白”,实则是服务设计的致命盲区。当规范只规定“协助”,却不明确“如何无损尊严地协助”,执行便滑向最低成本模式:靠人力抬、扶、拉。呼和浩特机场已研发出可折叠铝制坡道,实现轮椅直推登机;深圳也称早有测试设备。既然技术可行,为何未成标配?

多家机场回应残障人士登机帮扶流程 服务短板引反思

当前无障碍服务仍停留在“响应式救济”,而非“预防式嵌入”。航班调度、机位分配、地勤配置,每一个环节都优先考虑效率与安全,唯独未将特殊需求前置为刚性流程。轮椅旅客不是例外,而是规则的一部分。若每次都要靠舆论倒逼,那所谓“人性化”不过是偶然的善意,而非必然的制度。



 

  以上是“多家机场回应残障人士登机帮扶流程 服务短板引反思[看点]”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网友自行发布,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者负责。亿席商务网对此不承担任何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如对以上内容有权利主张(包括但不限于侵犯著作权、商业信誉等),请与我们联系并出示相关证据,我们将按国家相关法规即时移除。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本企业其他资讯

 
网站首页 | xml | top资讯 | 粤ICP备110904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