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网友在吉林省长白山天池景区拍到,天池上烟雾蒸腾,伴随大风吹动,白色雾气在湖面上盘旋环绕,水面“沸腾”如同被烧开,引发关注。10月26日,长白山景区一名工作人员向记者解释称,天池“开锅”是一种名为“海浩”的自然现象,只在气温骤降导致水与空气温差较大,且伴随大风时出现。

10月20日,晚晚(化名)拍摄到的长白山天池“海浩”现象。 受访者供图
该工作人员称,在上述气温条件下,水暖、空气冷,水面上产生的水蒸气被冷空气迅速凝结,在大风的作用下,就像水面在沸腾、波动,这种自然现象较为罕见,“在长白山天池,这种现象一年可能会出现一到两次。”
长白山景区的一位导游晚晚(化名)当天也目睹了“海浩”的奇观。10月20日上午9点左右,她跟随景区工作人员前往天池附近清理道路积雪,来到北坡一观景台处时,看到在大风吹拂下,凝结的水蒸气正贴着天池的水面扩散、飘动。
晚晚回忆,19日天池区域下了一整天雪,气温为零下几摄氏度。20日天池区域放晴,气温下降至零下十几摄氏度,在五六级风的作用下,水汽被吹起来。
根据晚晚的经验,“海浩”现象持续时间最多一天,一旦气温趋于稳定,便不会再出现,“想看到这个现象需要天时地利人和。”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与大气学院教授高山红,其表示,“海浩”并非一种新的大气现象,准确来说应该被称为“蒸发雾”。
高山红称,“海浩”一词最早在媒体报道中被使用是2015年11月,辽宁大连的媒体曾刊发一篇名为《獐子岛海域出现“海浩”奇观》的文章。“经过查证,发现‘hai hao’是当地渔民的叫法,相当于方言,尚无文字记录,我们不建议这么叫,因为容易引起误解,会被误认为是新的大气现象。”
水面“开锅”并非孤例,青岛、大连多地曾出现
10月23日,长白山景区开放情况通告中提到:长白山北、西景区天池景点暂时开放,预计有多云或大雾天气,视天气情况随时关闭,天池预计晴有时多云,气温-10℃至-6℃,偏西风5-6级。
长白山景区一名工作人员表示,这是正常形成的雾,是一种自然现象,冷空气和水面有温度差,当温差足够时就会形成,“只能靠大自然,没有办法人为预测(何时出现)”。
“水面开锅”现象并非孤例。据央视新闻,2021年12月24日,受到寒潮低温影响,辽宁省附近的渤海、黄海交界处多地出现海浩景观,海面上雾气缭绕,犹如仙境。
2023年12月17日,大连受寒潮天气影响,银沙滩附近的海面上出现海浩现象,海水如锅开般蒸腾。当年的12月21日,受连日来的寒潮影响,山东青岛西海岸新区依偎的黄海之滨海域现“海浩”景观,大海好像“开锅”一样,水汽蒸腾缥缈。
(羊城晚报•羊城派综合新京报、央视新闻、潇湘晨报、九派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