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唱不息的经典歌曲《英雄赞歌》中,有这样一句歌词: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纪念馆里,一面布满381个弹孔的战旗静静陈列,将人们的思绪再次带入那段烽烟岁月。

73年前的上甘岭战役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克服巨大困难,付出巨大牺牲。战旗上的每一个弹孔都仿佛无声诉说着志愿军不屈不挠与强敌浴血奋战的日日夜夜。
上甘岭位于朝鲜半岛中部江原道金化郡五圣山南麓的小村庄,毗邻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1952年10月14日至11月25日,异常惨烈的上甘岭战役爆发。敌军动用大量兵力向志愿军发起猛攻,投射了190余万发炮弹、5000余枚炸弹,密集的炮火将山头削低了2米,翻起了1米多厚的碎石。
据记载,在上甘岭战役中,危急时刻拉响手雷、手榴弹、爆破筒、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舍身炸敌地堡、堵敌枪眼等成为普遍现象。黄继光用身体堵住敌人的机枪口,为战友开辟前进道路;孙占元拉响最后一颗手雷,与敌军同归于尽;胡修道秉持“死也要守住阵地”的信念,和战友打退敌人进攻40余次。
面对敌我悬殊的火力,志愿军绝不后退,反复争夺阵地,创造了世界战争史上防御作战的奇迹。1952年11月,这面让敌人闻风丧胆的战旗被插上了上甘岭主峰。
在朝鲜战场上,志愿军将士面对强大而凶狠的对手,身处恶劣而残酷的战场环境,抛头颅、洒热血,以“钢少气多”力克“钢多气少”,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雄壮史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