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杨振宁与谷超豪 跨界合作典范[看点] - 社会 - 国内资讯 - 亿席商务网
标王 热搜: 广州  SEO  贷款  深圳    医院  用户体验  网站建设  机器人  贵金属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资讯 » 社会 » 正文

忆杨振宁与谷超豪 跨界合作典范[看点]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10-19 00:50:38  来源:互联网  作者:亿席商务网  浏览次数:39
核心提示:10月18日,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20世纪70年代,杨振宁与谷超豪的合作打破了学科壁垒和国际交流的限制,实现了物理学与数学的深度融合

10月18日,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

忆杨振宁与谷超豪

20世纪70年代,杨振宁与谷超豪的合作打破了学科壁垒和国际交流的限制,实现了物理学与数学的深度融合。谷超豪是世界著名数学家、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数学研究所名誉所长,于2012年6月24日在上海逝世,享年87岁。

忆杨振宁与谷超豪 跨界合作典范

1975年3月27日,杨振宁写给谷超豪的一封信开启了他们合作的新篇章。信中,杨振宁为看到谷超豪即将发表的规范场理论论文而高兴,并表示不应署自己的名字。他还热情期待谷超豪访美讲学,并考虑了访美的经费问题。

忆杨振宁与谷超豪 跨界合作典范

1974年,杨振宁在研究规范场理论时需要一位数学家的帮助。他此前在国外找了几位数学家,但因语言障碍导致研究停滞不前。同年,杨振宁回上海探亲,向复旦大学数学系发出合作邀请。复旦大学成立了由数学和物理教师组成的交流小组,由谷超豪担任负责人。

1974年6月7日和14日,杨振宁在复旦大学作了两场学术报告,并与谷超豪等人进行了七场学术讨论。随着讨论深入,复旦大学的成员们被新颖的观点和独特的方法吸引。谷超豪能够精准领会杨振宁的物理语言,并用清晰的表述方式呈现复杂的数学思想,帮助杨振宁解决了许多数学难题。



 

  以上是“忆杨振宁与谷超豪 跨界合作典范[看点]”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网友自行发布,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者负责。亿席商务网对此不承担任何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如对以上内容有权利主张(包括但不限于侵犯著作权、商业信誉等),请与我们联系并出示相关证据,我们将按国家相关法规即时移除。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本企业其他资讯

 
网站首页 | xml | top资讯 | 粤ICP备110904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