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涛鸣,自称为“亚洲第一潜能激励大师”,因诈骗罪被浙江省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没收个人全部财产。近日,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驳回了他的上诉请求,维持原判。
法院认定,杨武成及其同伙以公司化运作模式,通过虚构“大师”形象、制造课程现场激发潜能的假象、神化自身能力、编造成功案例和使用统一话术剧本等手段,向社会高价兜售培训课程。这些行为诱使众多学员误以为通过多交费上课就能快速致富成功,从而非法获利数额特别巨大。最终,法院认定杨武成在2016年至2022年间共计诈骗3.8亿余元。
这位仅有高中学历的所谓“成功学大师”,利用普通人渴望一夜暴富的心理,形成了一个诈骗闭环。受害者在接受采访时称,他们在杨的课程中不自觉地陷入“交的钱越多,就越能快速成功”的假象,甚至刷信用卡或借款缴费。然而,多次听课后发现内容重复且空洞,最终导致债务缠身。
近年来,“信息差”概念流行,而“成功学”培训不断强化这种“信息差”,鼓吹普通人之所以难成功是因为缺乏关键信息。骗子们善于营造热烈的现场气氛,让学员相信购买更高阶的课程会获得更大的信息优势。在这起案件中,有学员甚至花几万元买“大师”的一根头发。
实际上,在互联网时代,获取信息并不难,关键在于认知能力。许多人不愿意对信息进行分析比较,而是选择相信“大师”提供的信息。“大师”利用这种认知差异,打造自己的“权威人设”。
尽管杨涛鸣已被追究法律责任,但仍有人继续在类似领域行骗。例如,一些骗子针对特定人群煽动情绪焦虑,再以卖课、贷款、卖产品为名进行收割。这与近年来的美容贷、培训贷等乱象有着相似的底层逻辑。
因此,需要将这些案件作为典型案例,对公众进行普法教育,提高公众的识别能力和独立判断力。成功没有捷径,需要踏实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