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两县遭冰雹袭击 道路成“冰河” 极端天气频发挑战防灾体系[看点] - 社会 - 国内资讯 - 亿席商务网
标王 热搜: 广州  SEO  贷款  深圳    医院  用户体验  网站建设  机器人  贵金属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资讯 » 社会 » 正文

甘肃两县遭冰雹袭击 道路成“冰河” 极端天气频发挑战防灾体系[看点]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9-17 21:12:27  来源:互联网  作者:亿席商务网  浏览次数:31
核心提示:9月16日晚,甘肃甘南的夜色被砸落的冰雹撕裂。临潭与卓尼的街道上,冰粒堆积如雪,道路瞬间化作“冰河”。这不是电影场景,而是真实上演的极端天气突袭

9月16日晚,甘肃甘南的夜色被砸落的冰雹撕裂。临潭与卓尼的街道上,冰粒堆积如雪,道路瞬间化作“冰河”。这不是电影场景,而是真实上演的极端天气突袭。气象台在灾前6小时发出橙色预警,但冰雹过后,农田覆膜破碎、圈舍坍塌,农业设施在自然之力前显得不堪一击。

甘肃两县遭冰雹袭击 道路成“冰河”

这并非孤例。2025年以来,定西、天水、临夏等多地接连拉响冰雹警报。康乐县曾出现超过10厘米的积雹,中药材幼苗毁于一旦。尽管有预警,损失依然存在。问题不在于天气本身,而在于我们是否真正为“下一秒的极端”做好了准备。

甘肃已构建起从省级法规到基层响应的防灾框架。《甘肃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明确预警发布权责,乡镇须第一时间传播信息;“十四五”防灾规划要求重大项目开展气候可行性论证,从源头规避风险。然而,制度落地还需穿透“最后一公里”。预警信息能否精准送达田间?农户是否知晓如何应对?防雹作业能否覆盖所有高风险区?这些细节决定成败。

农业基础设施的脆弱性在这类灾害中暴露无遗。彩钢房倒塌、覆膜损毁,反映的不仅是材料抗灾能力不足,更是建设标准与灾害强度的脱节。未来应推动防雹网、抗雹大棚在中药材、高原夏菜等高价值作物区普及,并将设施韧性纳入农业补贴考核。不能让农民用血汗换来的产业毁于一场可预见的冰雹。

更深层的出路在于构建“灾前有防、灾中有救、灾后有补”的闭环。农业保险理赔已在应急响应中被提及,但覆盖面仍有限。甘肃需加快特色农产品保险试点,将冰雹、大风等纳入保障范围,财政补贴引导,让农户敢种、敢投。当保险成为“安全垫”,农业才能真正扛住天灾。

极端天气正从“偶发”走向“常态”。预警只是起点,真正的防御藏在每一栋加固的圈舍里,每一张铺开的防雹网中,每一份到账的保险赔款上。防灾的目标不是等待奇迹,而是让每一次预警都成为避免悲剧的倒计时。



 

  以上是“甘肃两县遭冰雹袭击 道路成“冰河” 极端天气频发挑战防灾体系[看点]”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网友自行发布,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者负责。亿席商务网对此不承担任何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如对以上内容有权利主张(包括但不限于侵犯著作权、商业信誉等),请与我们联系并出示相关证据,我们将按国家相关法规即时移除。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本企业其他资讯

 
网站首页 | xml | top资讯 | 粤ICP备110904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