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日本气象厅发布警报,受堪察加半岛强震影响,北海道多地观测到第一波海啸,最大浪高已达0.4米。日本首相紧急呼吁沿岸民众保持避难状态,全国17个地区拉响海啸预警。这场突如其来的灾害不仅牵动着日本民众的心,也再次将全球目光聚焦于这个“与灾害共生”的岛国的防灾能力。
日本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历史上多次遭受毁灭性海啸侵袭,2011年福岛核事故的惨痛教训让日本将防灾体系建设刻入骨髓。从沿海的巨型防波堤、实时监测浮标,到全球首个无人机海啸预警系统,日本的防灾科技始终走在世界前列。此次事件中,气象厅在震后迅速发布预警,防卫省第一时间出动战机收集信息,仙台机场、铁路紧急关闭——这套“秒级响应”的体系正是用无数教训换来的生存经验。
尽管预警系统能提前发出警报,海啸的破坏力仍不容小觑。气象厅预计浪高可达3米,北海道等地已有多处观测到海啸到达。这让人想起2023年日本伊豆群岛6.6级地震引发的海啸,当时气象厅精准预测浪高并及时疏散民众,避免了重大伤亡。然而,此次堪察加半岛地震引发的海啸波及范围更广,对日本沿岸的考验更为严峻。尤其是北海道等地,既有人口密集区,又有重要的港口设施,如何确保每一名民众都能及时撤离,如何最大限度减少经济损失,是对日本防灾体系的又一次实战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