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深圳一名女子因衣物上沾有臭屁虫(荔蝽)虫卵,清洗后穿着仍出现皮肤过敏情况。专家解释说,每年3月底至4月初气温升高时正值荔蝽产卵季,但虫卵在衣物上难以孵化,母虫在衣物上产卵多是由于"失误"或体力不支。
荔蝽遇袭时会从头部腺体喷射恶臭毒液,这种毒液含有蛋白溶解因子和神经毒因子等成分,接触皮肤可引发灼伤、红肿和瘙痒等症状,若溅入眼睛甚至可能损伤角膜。因此,荔蝽也被称为“臭屁虫”,其毒液沾染物体后臭味持久。
专家建议,在发现荔蝽时切勿直接拍打,应戴手套或用容器将其转移并放生。个体对毒液的反应差异显著:轻者用碱性肥皂清洗后3-5天可以恢复;重者可能出现硬块或剧烈瘙痒,需及时就医。如果毒液进入眼睛,必须立即冲洗并尽快就诊,最好携带虫体照片或标本以便医生进行精准治疗。春季户外活动后,建议仔细检查衣物以避免虫卵残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