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大力提倡适龄婚育,一些地方开始通过奖励措施鼓励结婚。广州市白云区龙归南岭村出台《初婚奖励实施方案(试行)》,规定双方或一方为本村户籍股东成员的初婚夫妻,最高可申领4万元奖金。浙江绍兴市上虞区对在当地登记结婚的夫妇给予价值1000元的礼包;衢州市常山县对双方均为初次结婚登记且女方年龄在25周岁及以下的夫妇(至少一方为常山户籍),给予1000元的奖励。山西吕梁市也宣布,自今年1月1日起,在该市登记结婚(双方均为初次登记)且女方年龄在35周岁及以下的夫妇,给予1500元的奖励,在结婚登记窗口以现金形式现场发放。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国结婚登记181万对,较去年同期减少15.9万对。2024年全国结婚登记数为610.6万对,创下近40年来新低。在此背景下,各地推出发钱鼓励结婚政策,意义明显。结合越来越多的地方开始发放育儿补贴、以真金白银鼓励生育,“发钱奖励结婚”进一步释放了鼓励适龄婚育的积极信号,也是将生育支持措施进一步往前延伸,体现了“将婚嫁、生育、养育、教育一体考虑”的政策初衷。
从各地实践来看,虽然同样是发钱鼓励结婚,但具体做法和效果有所不同。南岭村除了最高4万元的结婚奖金,还同步推出了《生育补助方案》——生一孩补1万元、二孩2万元、三孩3万元,多胞胎直接封顶6万元。这种组合拳将结婚、生育、养育等结合在一起,效果值得期待。更多的地方发放1000到1500元左右的奖励,准确地说是一种婚姻登记“红包”,更多增加的是登记环节的仪式感。但从优化婚姻登记服务的角度看,依然值得鼓励。
去年民政部明确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将婚姻登记机关设置在公园等有标志性意义场所,积极举办集体婚礼、结婚颁证、婚恋交友等特色活动。近年来不少地方已有相应的探索行动。这些氛围感和仪式感的营造,对于提升结婚登记的体验感,乃至从长远来看,对塑造新的婚俗文化,增强社会对婚姻价值的认同感,都有积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