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为何反对美对华船只征收停靠费 保护主义引发争议!2025年4月17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宣布对中国海事、物流和造船行业进行301调查的最终措施,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对所有在中国建造或运营的船只征收港口费用。这项政策将在当年10月中旬开始实施,分为两个阶段逐步推进:第一阶段根据船只吨位或集装箱数量收费;第二阶段则限制外国船只运输美国出口的液化天然气。
消息传出后,全球航运业反应强烈,中美贸易关系再次紧张。这一决定反映了美国对中国造船业快速崛起的担忧。数据显示,中国造船业在全球市场的份额从1999年的5%飙升至2025年的50%以上,而美国仅占0.1%。美国声称中国政府通过补贴和国有企业支持挤压了国际竞争对手的生存空间,损害了美国的利益,但这种指控缺乏事实依据,忽略了中国造船业依靠技术创新和市场竞争取得的优势。
美国此次政策调整背后存在矛盾。最初计划对每艘中国船只单次收取高达150万美元的费用,但在业界强烈反对下,改为按吨位收费,并给予180天缓冲期。这种妥协反映了美国国内行业对供应链断裂的担忧,也暴露了其政策制定的随意性。对此,我国外交部明确表示坚决反对到底。
英国《卫报》指出,美国的保护主义政策不仅无法重振本国造船业,反而可能进一步扰乱全球贸易秩序。根据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发布的公告,新规则采取了一种逐步加压的方式。第一阶段自2025年10月14日起生效,对中国船东及运营商按每净吨50美元收费,未来三年每年递增30美元,到2028年达到140美元/吨。对于使用中国建造船舶的其他国家运营商,费用从18美元/吨或120美元/集装箱起步,同样逐年递增。第二阶段从2028年开始,将限制外国船只运输美国出口的液化天然气,要求在22年内将美国建造和运营的船只比例提升至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