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进口商从巴西集中采购了至少40艘货轮、共计240万吨大豆。这批大豆大多将于5月至7月装船出货,采购量约占中国月均进口总量的三分之一。在此次大规模采购前后,中国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反制其对等措施。中国正加快推进对大豆和玉米的“去依赖”进程,这场“脱钩”是过去数年政策引导、产业试验与市场演化的结果。
通过进口多元化和技术革新,中国正系统性降低对美依赖,重塑全球大豆与玉米供应链格局。大豆主要用于榨油和饲料豆粕,玉米则是生猪、蛋禽、肉鸡养殖的主要能量饲料。2024年,中国大豆消耗量约为1.17亿吨,其中超过85%依赖进口;玉米进口量仅占国内总供应量的4.4%,但深加工与育种环节的进口依赖仍在加深。
自2015年以来,美国一直是中国最主要的大豆供应国之一。2017年,中国从美国进口3285万吨大豆,占全部进口量的34%;到2024年,进口量降至2213万吨,市场份额缩至22%。尽管中国仍是美国大豆最大的出口目的地,其战略地位已不复从前。相比之下,巴西在中国大豆进口市场的份额明显增加。2024年,中国从巴西进口大豆的金额占大豆进口总金额的69.16%,美国则占22.83%。阿根廷、乌拉圭、加拿大共计占据2024年中国大豆进口额的7%左右份额。
根据巴西国家商品供应公司预计,巴西2024/25年度大豆产量将达到1.68亿吨,2024年巴西大豆出口潜力高达1.1亿吨,远超同期的美豆供应能力。在正常贸易环境下,巴西大豆到岸价较美豆低5%-10%,其蛋白含量(平均47%)与含油量略优于美豆,更适配中国饲料加工需求。多家企业表示,对美原料依赖已明显下降。
新希望集团透露,2024年公司自美国进口的饲料原料仅占全年使用总量不到2%,主要涉及玉米、高粱、乳清粉等品类。自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以来,公司持续拓展多元化采购渠道,提升国产原料替代比例,逐步降低对美进口依赖。金龙鱼也表示,南美大豆丰产,中国国储大豆和国产大豆有所增加,无需依赖美国进口。小麦、玉米、水稻以国内自给自足为主,少量需要进口的原料可以从黑海等地进口即可满足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