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知名经济学家理查德·沃尔夫在谈及加征关税的影响时直言,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最终损害的是美国自身。沃尔夫是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经济学名誉教授、纽约新学院客座教授。在他发出警告后不久,美国总统特朗普推出了“对等关税”政策,但该政策近期不断变化:从4月2日签署行政令,到9日突然宣布暂停,再到12日将智能手机、电脑及其他电子产品排除在外。
沃尔夫指出,特朗普的“对等关税”政策不仅难以实现制造业回流的目标,还严重损害了美国的国际信誉。全球供应链正加速重组,越来越多企业可能选择绕开美国市场。除非美国国内形成足够强大的反对力量,否则这种“损人不利己”的关税政策将持续下去。
沃尔夫认为,加征关税会扰乱世界贸易,增加外国企业进入美国市场的成本,并带来不确定性,可能会阻碍或减缓投资,增加经济衰退的风险,最终损害美国和其他经济体的利益。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出现戏剧性转向,反映了其对美国经济问题和关税后果认识不足。
许多人并不真正了解这项关税政策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但如果他们认为关税会导致消费者价格上涨,就会对此表示反对。至于特朗普声称加征关税能为美国创造收入来源,目前情况非常不确定,无法做出有效推测。全球供应链等更广泛的贸易中断才是真正会受到影响的地方。
特朗普多次承诺让制造业回归美国,但未能实现这一目标。原因在于美国制造业工资过高,市场规模过小,增长速度过慢,难以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制造业竞争。最近美国政府将智能手机、电脑及其他电子产品排除在“对等关税”之外,这主要是高科技亿万富翁对政府政策的强大影响力所致。
历史上的贸易保护主义曾加剧大萧条,特朗普当前的“对等关税”政策也加剧了全球政策不确定性,损害了美国的国际声誉。许多国家可能会改变其贸易路线,远离美国,转向其他国家和地区。两个关键因素预示着今年美国经济可能出现衰退:关税不确定性导致企业和投资者犹豫不决,以及征收关税导致消费价格上涨,引发需求减少。
只要美国国内反对声音不够强大,这一关税政策就会持续下去。可能导致政策调整的因素包括通胀、失业和经济衰退,这些因素可能引起大规模示威等形式的反对浪潮。中美两国应通过沟通和谈判解决“关税战”,缺乏沟通才是问题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