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地震发生后,曼德勒市郊区的一座佛寺sein pan kyang thit kyaung接待了至少800名灾民。这些灾民来自附近的6个村庄,他们的房屋因地震而受损严重,有的甚至变成了废墟。许多人不敢再留在家中,带着被褥、陶罐和孩子的毛绒玩具,搬到了街边、绿化带或佛寺里。
一名二十多岁的女孩在屋顶坍塌前躲进了梳妆台下,幸运的是她被埋得不深,一个多小时后获救。佛堂成了许多灾民临时的避难所,约二百平方米的地面上铺满了毯子,人们按当地礼仪脱去鞋子进入。老人在这里休息,孩子们则坐在佛堂里看书。更多的人住在户外,一张竹席或毯子铺在地上便是一张床。金色的佛塔四周搭满了简易帐篷,铁丝架子上挂着香蕉、未干的衣服和安全帽。
起初,51岁的住持伯努拿出善款购买大米和蔬菜,并加上送来的物资,为灾民提供一日三餐。但随着善款逐渐减少,供餐次数也从一日三餐变为了一日两餐,最后变成了一日一餐。4月1日上午10时30分许,果敢会馆的工作人员准备了饭菜,志愿者装车送往佛寺。缅甸民间组织的五名女性也来义务帮忙搬运物资。每当通知物资送到时,大人小孩会飞奔向发放点,但在领取物资时,人们整齐排队,让步履蹒跚的老人先领。
在超过40摄氏度的高温下,蒸好的米饭不到两小时就会发馊。伯努说,虽然缺少食物,但也不能过量,否则会造成浪费。佛寺里有蒸煮食物的工具,每顿饭会消耗90公斤的大米和几大袋番茄与佛手瓜。建成110年的佛学院在地震中毁于一旦,但学院门头的佛教图腾没有损毁,这是这栋建筑的精华。
百米外的消防站里,三名少年义务消防员用推车拉着物资,其中两个穿着拖鞋。最小的孩子雷多只有7岁,他是附近孤儿院的孤儿,主动提出到消防站帮忙干活。负责后勤的消防员说,消防站已经建成51年,有过数不清的义务消防员,他们都是附近的孤儿或青少年,平时负责搬运物资等工作。这座装饰繁复的建筑大量使用佛教装饰,体现了当地人对消防员的尊重。震后,这座亭子倒塌,但消防员仍在工作,从地震到现在,他们轮班出去救援,没有停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