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统筹县域城乡规划布局,顺应人口变化趋势,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有机结合。发挥县乡国土空间规划的空间统筹和要素保障作用,促进城乡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一体化。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明确提出“率先在县域内破除城乡二元结构”。
新一轮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行动正在实施。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规划》中则更具体地提出“实施新一轮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行动”。中国农业大学教授韩一军表示,这表明城乡融合发展到了关键时刻,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中发挥着极其独特的作用。
从农业国家转型为现代化国家,工农城乡关系一直是国家治理的重点。新中国成立后,农业支持工业,乡村支持城市。本世纪初这种关系出现反转,开始构建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十八大之后进一步创新提出工农互惠、城乡一体。二十大进一步提出,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必须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治理融合水平,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
《规划》提出的“实施新一轮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行动”是城乡持续融合的重要举措。包括完善“人地钱挂钩”政策,推动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全部常住人口等,都是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途径。尽管未来还会有大量农业人口进入城镇,但在一些大城市,已经出现了城市老年人口向乡村流动的逆城市化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