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运期间,不仅有大量的人流移动,物流也十分活跃。许多人选择在回家前或返回工作地点之前通过快递寄送物品,这种“人未至,包裹已到”的现象逐渐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与此同时,民生保障物资的发送量显著增加,这反映了我国交通运输、物流网络及社会协同机制的高效与韧性。
据国家邮政局预测,今年春运期间全国邮政快递业揽投的包裹数量将超过300亿件,创下历史新高。随着年货节、“国补”以及“以旧换新”等促销活动的叠加效应,行业持续保持高位运行状态,日均处理快递量超过6亿件。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冷链生鲜产品如牛羊肉、海鲜和水果的需求激增。
春运期间,近百万套智能分拣系统投入使用,加上乡镇快递网点覆盖率达到了98%,使得包裹能够更快地送达更远的地方。例如,在新疆和田,新鲜的海鲜直接送到火锅店门口,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消费;而在湖北黄石大冶市,村民们发现村委会附近新增了许多智能快递柜,网购变得更加便捷。
此外,春节期间旅游寄递服务也成为一大亮点。游客可以通过一键下单邮寄行李、当地特产或文创产品,享受轻松出行的乐趣。为了满足不同场景下的需求,快递服务的时效性也在不断提升。比如,国铁北京局开通了上海、广州至北京的特快货物班列,实现了“当日达”和“次日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