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的“硬核”交通处罚措施引起了广泛关注。斑马线未礼让行人将被扣3分并罚款500元,在人行横道违法停车则会被罚款1000元。近年来,深圳通过严格的交规和高额处罚措施,显著提升了城市交通秩序。专家认为,深圳的交通处罚力度有借鉴意义,但需要因地制宜。
在深圳街头,一位外卖骑手在非机动车道上疾驰而过,手机导航不断提示前方有违法抓拍。这座城市的驾驶者早已习惯在导航软件里设置“深圳模式”,以应对全国最密集的电子警察网络。
深圳交警对交通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堪称“天花板级”。市区内普通违停罚款500元,占用斑马线等特殊区域罚款直接翻倍至1000元;若造成交通拥堵,罚款金额则高达2000元。高速路占用应急车道罚款3000元并扣6分,有网友称“半个月工资一次清零”。未按规定悬挂临时号牌者面临6000元罚款及扣12分,有车主刚提了新车就不得不“回炉重造”。
不仅仅是司机,后排乘客和非机动车驾驶员也受到严格要求:后排不系安全带按场景罚款200-500元,电动车不戴头盔直接处罚200元。
2025年春节期间,深圳的交通事故数创十年新低,587场大型新春活动“零事故”。根据百度地图发布的《2023年度中国城市交通报告》,2023年深圳没有进入国内通勤高峰拥堵城市前十,2023年第三季度深圳的通勤高峰交通拥堵指数平均值为1.583,是十个超大城市中最不拥堵的城市之一。
面对深圳的“硬核”交规,社交平台热议不断。有网友表示,有两种交通处罚,一种叫交通处罚,另一种叫深圳处罚,也有网友调侃“在深圳吃的最贵肠粉价值1005元。”不少网友建议将深圳交规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山东大学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主任张汝华指出,深圳“硬核”交通法规的目的在于有效保障公众出行安全、维护社会秩序。高违法成本形成心理震慑,但需注意力度与效果的平衡,既非“隔靴搔痒”,也避免“过犹不及”。
张汝华表示,各地交通管理应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经济社会状况及交通行为事故特征,制定符合本地需求的交通管理规则。“严罚是手段而非目的。”无论是深圳的最严交规,还是其他城市的交通管理措施,都应在宣传教育的基础上,通过合理的执法手段,把握好管理尺度,规范市民交通出行行为,共同营造安全有序的交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