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深圳2月13日电 题:精细养宠渐成潮流 中国宠物市场持续升温
新华社记者王丰
今年春节前,在广州上班的上海人刘先生乘坐客机返回故乡过年,近2个半小时的空中旅行,他的爱犬“达芬奇”一直陪在他身边。“多掏一千多加购了宠物专属座位,跟我的‘老伙计’一起飞回家的感觉真棒!”刘先生笑着说。
“达芬奇”是一只法国斗牛犬,刘先生把它从小养大,平时不仅为它精选狗粮品牌、定制专属零食和玩具,还定期到店洗澡、偶尔美容装扮,这次回老家,更是提前预定了南方航空推出不久的“爱宠进客舱”服务。
刘先生的经历是近年来中国宠物市场持续升温、宠物经济全面开花的缩影。
当代中国人对宠物的情感需求逐步增加。在疫情隔离期间,许多人因为宠物的陪伴撑过了难熬的时光;越来越多的独居老人、年轻人,渴望回家时有一个等候的身影;原本互不认识的邻里、网友因宠结缘,成为知己……
《2025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消费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城镇宠物数量已达1.2亿只,而宠物精细化养育渐成趋势。
“狗子太胖了,宠物跑步机搬回家,心率仪也要配上,还有冰足贴,给运动后的爪子降温。”26岁的高博鑫给自己买个运动手表都心疼,为柯基犬“桃桃”花钱连眼都不眨;23岁的沈婧每月在金毛犬身上花费约1500元,大部分花在狗粮、零食、玩具上,还有一些医疗保健支出。
当前在中国,事关宠物的吃穿用度、出行、美容、培训、教育、健身、医疗等拟人化的消费细分领域迎来快速发展,宠物企业纷纷开展创新尝试,沿着功能细分、情感满足、社交需求等方面,不断切分消费场景和消费需求,宠物经济产业链的完整度与成熟度在同步推进。
走进江苏威鸿宠物用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只见工人们鼓足干劲忙生产,一批批狗咬胶经烘烤、包装后下线。公司总经理胡子梦告诉记者,宠物零食保持着快速增长。
春节期间,上海市黄浦区一家宠物寄养店的工作人员表示,除了洗护美容,宠物寄养价格也有不同程度的上涨。“我们店宠物寄养价格从100元/天上涨至150元/天,目前寄养位置基本上已经满了。”
而在原创宠物服饰网店“春风大小乔”,从“四大美人”套装到《冰雪奇缘》女主角斗篷,已设计开发出超过40款各种风格的宠物服饰,此外还有簪花头饰、迷迭香扇等各种配饰和其他猫咪用品。
记者梳理发现,目前整个宠物产业链大致可以分为上中下游三个部分。上游主要是繁殖交易,中游是宠物的食品、用品、玩具、服饰等品类,下游则以服务为主,包括宠物美容、寄养、写真、医疗、保险等。
相比上中游,下游服务更加涉及养宠精神层面的需求,催生出一系列“拟人化”服务,增长趋势更加显眼。
2024年5月,深圳宝安国际机场推出的中国首家宠物候机厅正式启用,并创新推出一站式宠物出行服务,候机厅不仅配套有温湿度、空气质量等指标的全方位监测系统,每只宠物都拥有独立的候机空间,并设置了宠物娱乐空间。“这是很值得挖掘的市场。”深圳机场相关部门负责人说。
《2023—2024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消费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城镇宠物消费市场规模为2793亿元,预计在2026年将达到3613亿元;企查查数据显示,近十年,中国宠物经济相关企业数量稳步增加。截至2025年1月22日,中国现存424.6万家宠物经济相关企业;从成立时间看,中国宠物经济相关企业主要为近三年成立,占比近八成。
面对宠物经济广阔的市场空间,多地也加大支持力度,培育地区产业,促进宠物行业快速发展。
2024年底,深圳市罗湖区宣布,规划约7.5万平方米建设深圳首个宠物经济产业园,布局宠物食品用品的研发设计、智能制造、跨境电商等业务板块;上海市奉贤区制定“爱宠经济”相关的发展规划;江西赣州则把宠物健康产业纳入全市重点产业链。
“现在,中国宠物消费市场规模大约为3000亿元,未来一定是万亿级市场。”深圳市宠物协会秘书长宋伟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