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通知》,强调要加强顶层设计和部门协同,统筹推进中小学和大学人工智能教育一体化发展,目标是在2030年前在中小学基本普及人工智能教育。
《通知》列出了六大主要任务和举措,包括构建系统化课程体系、实施常态化教学与评价、开发普适化教学资源、建设泛在化教学环境、推动规模化教师供给和组织多样化交流活动。华中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教育学部教授王继新表示,从国家发展战略来看,人工智能已经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重视青少年的人工智能教育,为国家培养具备人工智能素养的创新型人才至关重要,这不仅关系到技术创新,更关系到产业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通知》提出了相关课程中人工智能教育的要求:小学低年级段侧重感知和体验人工智能技术,小学高年级段和初中阶段侧重理解和应用人工智能技术,高中阶段侧重项目创作和前沿应用。家长张女士认为,“科技特长生”这条升学路径值得探索。
此外,《通知》鼓励各地各校将人工智能教育纳入课后服务项目和研学实践,推动产学研用结合,联合人工智能企业、高校、研究机构、行业协会等,研发一批人工智能教育学习类课程和教学案例,为教学提供支持。今年2月,教育部公布了184个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名单,这些学校在人工智能整体建设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不少企业、机构也开设了智能实验室、科技馆等产学研一体化的场所,不仅向高等教育的学生开放,也向中小学生开放。这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生动的教学场景,还能够实现教育与产业双向促进的作用。
北京社科院研究员王鹏指出,目前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已渗透到各个行业领域,研学实践能够在实际情境中普及人工智能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更多具备相关技能的人才,为产业升级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