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宣布了一项新发现:在北京郊区的门头沟地区,科研团队发现了约3亿年前早二叠世时期的四足动物足迹动物群,被命名为门头沟足迹动物群。这一发现不仅是华北板块上已知最早的四足动物化石记录,还为华北与泛大陆连接时间的研究提供了新线索。成果已发表在《国家科学评论》上。
门头沟足迹动物群包含了多样化的两栖动物和羊膜动物脚印,由陈建业博士及其团队成员研究确认。这些足迹证明了三亿年前,门头沟地区曾是多种四足动物活动的场所,填补了中国北方早二叠世四足动物化石记录的空白。它们与同期泛大陆其他地区的动物群组成显示出高度一致性,暗示着可能存在一条古老的迁徙通道,连接了华北板块与泛大陆的其他部分。
刘俊研究员强调,这一发现不仅对理解晚古生代的地质构造、生物分布及古气候变化有重要价值,还因为羊膜动物化石的出现,为东亚地区的生物进化研究提供了更早的证据。羊膜动物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关键成员,其起源与泛大陆的形成紧密相关。门头沟动物群中发现的羊膜动物足迹形态相对原始,可能属于早期的副爬行类或真爬行类,与后来在甘肃玉门发现的大山口动物群中的羊膜动物相比,展示出明显的差异性。
刘俊还推测,在门头沟动物群与大山口动物群之间,约3000万年间可能发生了未被充分记录的动物群更替,这与大约2.7亿年前的全球性奥尔森灭绝事件相吻合,为古生物学家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