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出现在无锡市锡山区一所历史悠久的学校门口,她默默地留下了一笔钱,随即准备离开,这让负责安保的工作人员深感诧异,连忙将此事上报给了校方。随后,一段横跨近七十年的感人“感恩”故事被娓娓道来。
故事发生于6月18日正午时分,无锡荡口实验小学迎来了一位年迈的访客。保安初以为是某位学生的长辈,不料老人放下一个沉甸甸的信封便欲离去。信封内装的竟是厚厚的一叠现金,这让保安措手不及,随即向学校领导报告了情况。
接到通知的周艳校长急忙赶至校门,一番交谈后得知,这位郑姓老人是该校前身——荡口中心小学的校友,现已77岁高龄。她特地从上海独行至无锡,信封里承载的是她多年节衣缩食积攒下的五万元,只为在母校120周年之际,偿还当年因家庭贫困而被减免的学杂费,以此表达感激之情。
周校长力劝之下,老人同意进校参观校史馆,并分享了自己此行的初衷。原来,在1956年,老人作为一年级学生受益于荡口中心小学对贫困生的学费减免政策,虽然只在那里完成了小学三年级的学业,那份恩情却让她永志不忘。
老人衣着简朴,独自乘坐高铁由沪抵锡,凭借儿时记忆寻至荡口古镇内的果育鸿模小学旧址,即荡口实验小学的原校址。在发现学校已搬迁后,她一路打听,终于到达了新址。尽管周校长极力挽留,她还是在简单参观并拍照留念后匆匆离开,甚至没有留下用餐或饮水。
老人的突然造访与匆匆离去,留下了五万元现金,深深触动了周校长,她将这段经历分享给了全校教职工,激发了许多老师的共鸣。周校长表示,老人的举动让他们重温了教育的初心,体会到了纯粹的情感,作为教育工作者倍感幸福。
荡口实验小学,起源于由华鸿模先生在荡口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果育鸿模小学,其公益办学精神影响深远。一个多世纪以来,该校培养出了钱伟长、王莘、华君武、钱临照等杰出人才,钱伟长更是多次返回母校与学生们亲切互动。而今秋,该校即将迎来120周年庆典,继续书写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