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写脑洞之作时,我偶然涉及慈禧的话题,引来不少读者留言,其中不乏对慈禧的负面评价,主要围绕她对八国联军乃至十一国宣战,最终因战败狼狈逃窜,被迫签订条约赔款等情节。在此,我想就此澄清几点:
首先,慈禧未曾对任何国家宣战。若有人对此存疑,请出示宣战书为证。宣战需具备两个基本要素:明确宣战对象及将宣战书递交给对方国家的官方机构。若不具备这两点,仅在家咒骂美国人,是否就意味中国向美国宣战了?显然并非如此。
历史记载中的所谓“宣战诏书”,实际上是一篇谴责外国侵略行径、号召国人奋起抵抗的檄文。文中详述清朝长期以来对待外邦的友善态度,以及近年来列强愈发嚣张,侵占领土、欺压民众、勒索财富,导致民怨沸腾,义和团运动爆发。朝廷虽一再忍让,但列强变本加厉,甚至发出威胁照会,要求我方撤出大沽口防务。面对此种无礼挑衅,皇帝痛陈国耻,决定举全国之力抗击外侮,同时告诫臣民,胜败关键在于人心而非武力。诏书还提及各地义兵响应号召,集结抗敌,朝廷承诺厚赏英勇赴战者,严惩临阵脱逃、投敌叛国之人。
然而,这份诏书并未直接宣战,仅表达对外国侵略的强烈愤慨与反击决心。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由于义和团破坏电报线路,诏书未能及时送达各督抚,而是依靠六百里加急方式传递。督抚们收到的诏书内容与朝廷最初发布的存在出入,导致地方官员对朝廷意图感到困惑。随后,朝廷又连续发布几封电报,内容相互矛盾,如要求保护使馆、审时度势、坚守疆土等,使得地方官员愈发迷茫。
至于八国联军,他们从未收到过清朝的宣战诏书,同样,八国也未正式对清朝宣战。许多人误以为慈禧对十一国宣战,这一印象可能源自电视剧《走向共和》,该剧虽然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色彩,但终究是艺术创作,不能替代史实。
高中历史课本明确指出,八国联军是借镇压义和团之名,联手发动对华侵略战争。令人遗憾的是,部分教科书中对该事件的描述仍存在误导,亟待修正。
真相值得被更多人知晓,敬请积极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