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下午,以“文学的故乡与他乡”为名,两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与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展开对话。
对谈现场权义摄
对话以莫言对于“文学的未来已经岌岌可危”这一论断的回应展开,莫言说:“我从80年代开始写作的时候,就听到过很多给文学敲警钟的言论,说随着电视和网络的出现,文学的命运可能就要终结,事实证明,文学永远不会随着科学的进步而消亡,每一次科学的进步都会给文学插上新的翅膀。即便AI已经出现,作家这个职业也不会就此终止。”
“我相信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作家独具个性的形象思维是AI无法替代的,我和古尔纳先生,有生之年都不会失业的。”莫言谈道。
莫言认为,古尔纳的小说中有许多“我不熟悉的生活和许多我不熟悉的人的情感”,而“文学之所以能够走向世界,一个国家的作家的作品能够被另外的国家的读者所接受,在于他们的作品都具备了人类的共同价值、共同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
莫言
一只长颈鹿能不能换一只熊猫:美好的交往在持续发生
本次对话的主题是文学的故乡与他乡。
故乡是文学的精神母题,浮现于人在他乡的诗性的回望,赋予每一个讲故事的人最初的声音和最深刻的记忆。
故乡还是一个丰富的文化意象,言说故乡与他乡的关系,这不仅有助于通过想象构建我们人类共同的命运,也有利于更好地理解现实个体与世界的关系,回应激烈变革的时代挑战,不论是莫言笔下的高密东北乡,还是古尔纳书写的坦桑尼亚,两位作家的写作共同呈现出对故乡的无限眷恋和对时间的不断深思,由此诞生了诸多充满寓言、意味和命运感的故事。
因缘际会,莫言在去年7月曾和朋友王振一起去到非洲,并在二人成立的公众号“两块砖墨讯”上刊载此行的所见所闻,莫言颇有感慨地写下:“……非洲之旅,历时一月有余。其间逐兽荒原,登攀高塔,漫步海滩,泛舟红海,草地挥毫,帐篷学诗……其历也丰,其程亦苦,其感也多,诚为此生难忘之旅也。”
莫言与友人王振在非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