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率又创新低。
最近民政局发布了去年的结婚登记数据:全年依法办理结婚登记683.5万对,比上年下降10.6%。
但一个摆在我们面前的事实是:年轻人越不想结婚,他们的父母就越希望他们能早点结婚。
众所周知,在两代人之间,结婚这话题向来都是个大火药桶,轻轻一点,就能炸出无数的争吵与激辩。
当心急如焚的盼婚父母,被他们伶牙俐齿的不婚儿女怼得陷入下风后,便会撂下了一句“胡说八道,我不和你吵了”,转手将语言的劝导升级为行动的催促。
于是乎,这一边,结婚率降低,越来越多的年轻单身男女,正在丧失恋爱的欲望;
而那一边,则是这些年轻人父母,正想尽办法给自家的孩子安排相亲。
动作迅猛的家长,已经不管孩子同不同意、想不想结婚了,自己直接代替孩子“网恋”,上手在网上给自己找起了亲家。
数字时代,父母们线上代娃相亲
一波“亲家相亲”的小程序,把家长们的心态拿捏得死死的。
亲家相亲,顾名思义,就是父母来帮孩子相亲,就是双方的家长自作主张,把儿女的信息扔进相亲池,并与未来可能的亲家直接对话协商。
点开那些名字里带有“亲家”的相亲小程序,随便划一划,一个个年轻人的基本信息就会映入你的眼帘:
性别,出生年份,身高(体重基本不重要),现居地,学历,收入.....一串内容看下来,让你不由得怀疑自己是否打开了某个招聘软件。
因为是父母代子女相亲,所以对于物质条件的考量肯定要放在第一位:
相亲者是租房还是买房?是有车还是没车?当下的工作是私企还是央企?
上述这些,即是家长给孩子填个人信息时的必填项,也是他们用来筛选儿媳和女婿的过滤词条。
小程序会把每一位相亲者都贴上一系列标签,让家长们在查找的时候,能够精确地找到一个“95年以后出生,身高在一米八以上,硕士学历,月收入1万5,有房有车的北京独生子大男孩”。
值得一提的是,有些小程序还“贴心地”提供了筛选相亲者属相的功能,满足了老一辈对于中华传统命理文化的热爱。
点开每一名相亲者的基本信息,你就能看见由他们父母所撰写的个人简述。
在这一部分,对相亲者本人的描述倒是千篇一律,无非就是那么几个夸孩子的词汇和语句来回排列组合:“我们的女儿/儿子,性格开朗,知书达理,孝顺热情,有上进心,会做家务.......”
概括起来一句话,就是:我家这孩子,在性格上是绝对没问题的。
在介绍完孩子后,父母们也会简单说两句自己的优势:我们老两口不是离异重组,我们都有体面退休金,一家三口特别和睦幸福,不会给别人添麻烦.......
毕竟,有人说婚姻是两个家庭的结合,所以双方家长的条件,自然也是需要被拿来参考的。
一旦有两对父母彼此觉得对方整体的条件都还不错,那系统就会开启速配,交换两个家庭的联系方式,并开放阅览双方子女照片的权限,让相亲进入到“相眼缘”的线下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