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了一份消费者警告,目的是提醒公众尽量避免"米酵菌酸食物中毒"。这项警告详细解释了米酵菌酸的来源以及它可能带来的健康风险。请务必了解!
米酵菌酸是一种由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椰毒致病变种所产生的毒素,它具有非常强的环境适应性,耐受干燥,甚至可以在外部环境中长期存活。值得注意的是,各种谷物和薯类制品,如发酵玉米面、糯玉米汤圆粉、河粉、玉米淀粉、马铃薯粉条、甘薯淀粉和山芋淀粉,以及变质的食用菌(银耳、黑木耳)等,都可能成为这种有毒细菌的温床。这种病毒的病死率超50%。
当人们摄入含有米酵菌酸的食物后,可能会出现各种不适症状,包括恶心、呕吐(呕吐物可能为胃内容物,严重时可能为咖啡色样物)、头晕、头痛、腹痛、腹胀、嗜睡等。对于严重的情况,可能会导致脑、肝和肾脏病变,甚至引发多器官混合病变。
尽管这种毒素具有极强的耐热性,即使经过100℃的高温煮沸和高压烹饪也无法将其消除,但北京市疾控中心还是强调了公众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降低感染的风险。首先,消费者需要培养良好的卫生和饮食习惯,避免食用可能受污染的食物。其次,选择食品应通过正规渠道,并仔细阅读产品的标签,了解产品的感官性状、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此外,家庭不应擅自制作酵米面,避免食用变质的米面和蔬菜。最后,对于需要泡发的食物,应控制好泡发时间,不要超过两个小时,也不要过夜泡发,确保泡发用的水质清洁。
虽然米酵菌酸的风险不能完全避免,但是通过科学的饮食习惯和正确的食品选择,我们还是可以大大降低患病的风险,保障我们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