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马原13岁儿子早亡 曾被拒绝让儿子做心脏手术 - 社会 - 国内资讯 - 亿席商务网
标王 热搜: 广州  SEO  贷款  深圳    医院  用户体验  网站建设  机器人  贵金属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资讯 » 社会 » 正文

作家马原13岁儿子早亡 曾被拒绝让儿子做心脏手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03-22 22:41:14  来源:互联网  作者:亿席商务网  浏览次数:66
核心提示:原标题:城堡里的马原马格曾经问爸爸,什么是虚构。马原用一只手拿了一个橘子,对马格说,把橘子放到另一只手上,原先的空手里有了橘子,这样的无中生有就是虚构。

原标题:城堡里的马原

马格曾经问爸爸,什么是虚构。

马原用一只手拿了一个橘子,对马格说,把橘子放到另一只手上,原先的空手里有了橘子,这样的无中生有就是虚构。

那一天,马格逝去了,「有」再度变成了「无」。

城堡的主人老了。

大部分时间,作家马原只能躺卧。

半躺在客厅向外望,他看不到城堡最醒目的那座四层红色圆形砖楼,它就矗立在西双版纳姑娘寨高处,像是旧日土司的碉楼。

这座占地超过2000平方米的城堡中,马原日常起居在一座八角楼里。

楼是三层,一楼的70多平方米没有隔断,全做了客厅,大幅玻璃窗一扇扇展开,下正上尖,像童话里的式样。

站在室外,西双版纳2月的阳光很温煦,让人觉得这间拥有7扇窗、360度视野的客厅明亮通透。

这也是主人的设计初衷。

真正走入是另一份体验。

客厅进深太大,光线只能抵达三分之一。

出于安全的考量,窗户被设计成一体式,无法打开,只在其中两个三角尖上开了几个小洞通风。

一套两长两短的深色木沙发摆在中央,看上去和房间的空气一样沉闷滞重。

马原现在经常躺在那里。

如果马原站起来,会比多数人都要高大。

年轻时他一米八四,现在据他自己说,大概矮了两厘米,减缩的是岁月的水分。

他身材魁梧,有一张宽坦的脸,浅褐色瞳仁常常望向某个遥远的地方,余华曾形容它们「含情脉脉」。

现在,这双眼睛有些暗淡了。

它们见证过主人丰富的过往:出生于辽宁锦州,下过乡,当过钳工,恢复高考后考上大学中文系,毕业时主动要求分配到西藏。

29岁到36岁,马原在西藏度过7年,留下《冈底斯的诱惑》《拉萨河女神》等载入当代文学史的小说。

回到内地,他做影视剧、搞房地产,称得上是「时代的弄潮儿」。

马原 图源纪录片《文学的日常》

2008年,马原查出肺部长了一个6公分多大小的肿瘤——他称为「坏东西」,做穿刺显示「未见癌细胞」。

本来还应该做第二次、第三次穿刺,继而可能是手术,如果是恶性则需要化疗,但他决定停止。

「如果查出有癌细胞,就意味着进入倒计时。留着这个悬案,充其量我是个肺癌疑似患者。」

马原自己想到的方案是「换水」。

他认为水是生命的基础,自己肺上长的「坏东西」也是水带来的。

他离开工作地上海,到海南「换水」,「换成好水,或许就能把它带走」。

病情幸运地没有恶化。

三年后,马原应朋友之邀到西双版纳南糯山游览。

南糯山距离西双版纳首府景洪市约30公里,盛产普洱。

马原喜欢上这里漫山的树木和温暖的气候,决定移居到此。

当年他跑了8趟南糯山,买下地,平整成自己想要的形状,为建房作准备。

第二年,马原带着妻子李小花和3岁的儿子马格,一家三口搬入了尚在修建中的「九路马堡」。

纪录片导演王圣志第一次到九路马堡拍摄《文学的日常》,觉得像「一个人做的梦」。

11栋红砖红瓦的房子筑成圆形、多面形,高低错落,墙上垂下大片红色花朵。

房屋倚着苍翠的山,清晨有云雾游到园中。

两只狗、十数只鸡随地走,清冽的山泉流进鱼塘。

有时马原在地上抓到蛤蟆,就顺手扔进鱼塘里。

迁居南糯山后,马原用五六年时间建成了九路马堡。

除了马原一家居住的八角楼,其他楼栋的房间门口都挂着木牌,上面写着用主人喜欢的作家命名的屋名:雨果屋、托尔斯泰屋、拉格诺夫屋……

主楼门前草地上立着一块大石,上书「湾格花原」,包含着一家人的名字:马原和前妻生的大儿子马大湾、和现任妻子生的小儿子马格、妻子李小花和马原。

「湾格花原」石刻 罗兰摄

王圣志拍下了马原一家和来访的朋友漫步山林的情景:马格看到路旁的香蕉树,说想吃香蕉。

做过运动员的李小花便爬上墙,拽住蕉叶,砍下一大把青嫩的果实。

朋友惊叹:像高更的画一样。

定居南糯山被马原视为继生病后生活的又一个重要转折。

上山时他将近60岁,一甲子,他视为过了一辈子。

「现在在过第二个一辈子,这是我人生过得很愉快的一辈子。在自然的环境里,我找到了内心的归属。」

这似乎是一个完美桃花源的故事:作家归隐山水间,建起自己的城堡,过着贴近自然和诗意的日子。

他的身体得以恢复,迎来一生中第二个创作高产期。

爱人相伴,孩子在优美的环境里生长。

九路马堡,是都市人向往的理想生活的标本,也是一位以奇崛、浪漫风格著称的作家的精神外显。

媒体纷至沓来,先锋作家马原借抗癌和隐居的双重光环,重回了文学和大众视野。

但事后看来,有些隐隐的不安藏在这浪漫动人的故事背后。

2022年6月1日,儿童节当天,13岁的马格猝然离世。

一周后,马原在自己的朋友圈公布了这个不幸的消息,措辞是:「马格没出任何意外,没有任何痛苦。是上天突然接走他。」

事发后八个月,马原倚靠在客厅中央的长沙发上,神色有种暂时得以安放的疲倦。

前天为了接待一位远道而来的朋友,他和小花下山住到景洪市郊的别墅里。

今天事情一了,他便让小花开车回到南糯山。「这里才是家。」

马原的背有些佝偻了,罩在灰色夹克下更显局促,脚上是一双海滨游客常穿的洞洞鞋。

从前在海南,他喜欢的是运动鞋。

一年多来,他饱受心衰的困扰。

今年年初感染新冠,患有多种基础疾病的马原一度呼吸困难,神智不清,进医院抢救后才脱险。

现在,他的身体仍然容易浮肿,尤其是腿部,需要尽量采取躺卧的姿势,穿洞洞鞋也是为了方便。

他慢慢将自己挪到沙发前坐下,抬头正好看见斜对面的供桌,并排摆放着马格的照片和小花供奉的两尊菩萨。

「看,我们马格和菩萨在一起。」马原说。

重生

早上8点,李小花穿着羽绒服在厨房忙碌,准备马原爱吃的西红柿鸡蛋面。

南糯山姑娘寨的海拔比景洪市区高1000米,气温大约要低五六度,2月的早晨和晚间只有不到20度。

厨房和餐厅一体,是个四面来风的大平台,李小花是海南人,不耐冷。

马原在餐桌旁坐好,拉起衣服,自己注射胰岛素。

他有严重的糖尿病,三餐前都要注射胰岛素,每天还要额外加一针长效药剂。

这幅场景让我想起两年多前,在上海的一个饭局上见到马原。

十几位文学界的男女围坐在一张大餐桌旁,迟到的马原越过已经开始用餐的众人坐到主位上。

他没动筷子,而是撩起衣服露出肚腹,一手掏出针剂给自己注射,一边谈笑说:北京那些高楼的格子里,生活着2000万头两足动物,真可怕。

从前马原不打针、不吃药,也不肯测血糖,直到六七年前,一位老朋友专程从东北来到西双版纳劝说马原,他才养成习惯。

小花盛好面端来给马原,再招呼客人自己盛。

身体日渐衰弱,马原越来越依赖妻子的照料。

吃饭时汤碗就摆在他面前,他也会将手里的饭碗递给小花:老婆,帮我盛汤。

劳作时的小花看上去轻捷而有力,显出运动员的底子。

她身高超过1米7,长发扎成马尾,面颊上有深浅不一的斑点,大约是在高原长年日晒的结果。

生长在万宁农村的小花,小时候大概不会想到自己会成为一位作家的妻子。

她从小个子高,上学时全班排队,她永远是女生的队尾,因此被选入体校,后来又进了省队练田径。

小花不喜欢训练,「太苦了」,师兄、师姐们退役时都是一身伤病。

她自己做主退出省队,回到体校,毕业后到广州、深圳打工,在商场的柜台卖烟酒。

遇到马原时,25岁的小花在海口一个房地产项目的售楼部工作。

马原去看房,她负责接待。

小花觉得这个高大的客人看自己的目光和别人不太一样,两人聊着房子,马原突然问她,你的孩子多大了?小花有些窘迫地回答,自己还没结婚。

后来马原坦承,自己一见到小花就喜欢上了,觉得她「舒服,看着顺眼」。

当时他在同济大学当老师,很快得离开海口回上海,于是托了海口当地的一位女性朋友去找小花说合。

小花只知道作家是写书的,没听说过马原,但她觉得这个男人看上去很亲切。

至于马原大她29岁,她想,不比自己父母大就行。

他们交往很顺利,小花很快去了上海,两个人朝夕相处。

马原去学校上课,小花跟着到教室,坐在最后一排听他讲经典小说和电影。

她读马原的小说,以为里面的事都是真的。

看到写男女关系的部分,她不解地问马原:你这人怎么这样?

她也关心马原的日常生活。

马原的学生吴尧发现,小花会监督马原穿袜子。

此前无论多冷的天气,马原总是光着脚。

相识半年,看过跨年夜上海夜空的烟花,在屋顶花园打过雪仗后,李小花和马原领了结婚证。

马原特地装修了一套200多平方米的新居,迎接自己的第二次婚姻。

马原和李小花 图源纪录片《文学的日常》



 

  以上是“作家马原13岁儿子早亡 曾被拒绝让儿子做心脏手术”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网友自行发布,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者负责。亿席商务网对此不承担任何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如对以上内容有权利主张(包括但不限于侵犯著作权、商业信誉等),请与我们联系并出示相关证据,我们将按国家相关法规即时移除。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本企业其他资讯

 
网站首页 | xml | top资讯 | 粤ICP备110904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