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陈琳)从去年年初的口罩供应短缺、一线医务人员缺少防护供应,到后来的物流运输受阻,蔬菜等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疫情发生以来,应急供应链的问题越发凸显。
政府工作报告里提出2021年要重点做好的工作中,包括“优化和稳定产业链供应链”。今年全国两会上,不少代表、委员就加强产业链安全评估风险预警,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性和竞争力等主题提出建议。
在重点城市群形成主导产业集群和关键产业链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副主席、审计署副审计长秦博勇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凸显了加强我国产业链安全的重要性”。她建议,建立国家产业链安全评估体系,定期对关键产业链进行风险监测和安全性评估,形成产业链安全性预警系统,为攻坚产业链短板提供信息支持,推动构建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现代化产业链。
秦博勇表示,部分地方存在着产业链安全就是产业链本土化甚至本地化的错误导向,过于强调在本地实现稳链、强链、延链、控链和补链,发展“小而全”“弱而全”的地方产业体系,搞内部小循环。
她建议,推动形成跨区域产业链发展的行政协调机制,研究促进产业链跨地区分布的税收和统计体系。以城市群为核心,推动区域之间要素资源一体化流动和配置,在重点城市群形成主导产业集群和关键产业链。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引导境外优质企业加大对我国产业链短板领域和关键环节投资力度,推进供给来源多元化,提高产业链开放性、安全性和可控性。
推进现代流通体系建设,降低流通成本
全国人大代表、苏宁集团董事长张近东就“供应链建设”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流通是经济循环的“大动脉”,流通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在推动市场下沉,引导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引领消费模式转变和消费结构升级方面的基础性、关键性、战略性意义日益凸显。无论是构建国内大循环,还是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都离不开一个高效率的现代流通体系。今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建议政府将推进现代流通体系建设作为事关经济发展大局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来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