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邮政首发战疫邮票
5月11日,国家邮政局和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共同举办的《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特别发行邮票首发暨捐赠仪式在京举行。
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现首发现场北京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许小毛,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护理部护士长赵彦,中国疾控中心驻黄冈检测队队长、病毒病所曾毅院士实验室副主任张晓光三名抗击疫情医务工作者代表接受了该邮折的捐赠。
该套邮票1套2枚,内容为众志成城和抗击疫情。邮票采用连票设计的表现方式。邮票图案中“众”字将两枚邮票紧密连接,寓意着我们虽然平时都在各行各业忙碌、奉献,但面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上下闻令而动,凝聚起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强大力量。消灭新冠肺炎(COVID-19)的图案置于“众”字之下,进一步强化战胜疫情的视觉效果,寓意全国人民万众一心、战胜疫情的坚定决心和取得的阶段性重要成效。
在印制工艺上,邮票还首次采用了“心形”异形齿孔,强化万众一心、抗击疫情的寓意,也表达了前方后方心连心、共同抗疫的坚定信念。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中国邮政捐赠邮票和邮品收入共计4300万元用于抗击疫情工作,其中向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捐款2800万元,向奋战在抗击疫情一线的医务工作者捐赠1500万元的定制邮折。这是近年来中国邮政发行抗疫救灾邮票捐赠额最高的一次。
1、上周北京新建住宅成交684套 大兴区领跑
上周,北京新建住宅市场成交量回落,环比实现量跌价升。根据北京中原的统计数据,5月4日-5月10日期间,北京新建住宅市场(不包括回迁房,剔除共有产权房,含普通住宅+高端住宅+别墅)成交39.01亿元,环比下跌约24%;成交684套,环比减少247套;对应的成交均价约为50070元/平方米,环比有所提升。
新京报记者 赵昱 制图 李禾炜
编辑 武新 校对 柳宝庆
2、最高检:加大对破坏军事设施等涉军公益诉讼案件办理力度
2、最高检:加大对破坏军事设施等涉军公益诉讼案件办理力度
新京报快讯(记者 王俊)日前,最高人民检察院和中央军委政法委员会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军地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协作工作的意见》(下称《意见》),要求加大对破坏军事设施、侵占军用土地等涉军公益诉讼案件的办理力度,积极稳妥探索办理在国防动员、国防教育、国防资产、军事行动、军队形象声誉、军人地位和权益保护等方面的公益诉讼案件。
破坏国防设施、危害军事安全等问题时有发生 影响部队战斗力建设
据最高检和解放军军事检察院有关负责人介绍,当前,破坏国防设施、危害军事安全、侵占军用土地、侵犯军队军人权益等问题时有发生,影响和制约部队战斗力建设。
“这些问题多为军地互涉,权益受损方和损害结果在军队,部分问题责任主体在地方,需要军地检察机关发挥协作优势,联合执法办案,形成保护国防和军事利益的整体合力。”上述负责人称。
记者了解到,目前,法律明确规定的公益诉讼案件范围主要是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国有财产保护、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英雄烈士保护等5大领域。实践中,侵害国防和军事利益的行为大多属于“等”外领域,需要进一步拓展公益诉讼案件范围。
因此,《意见》提出,加大对破坏军事设施、侵占军用土地等涉军公益诉讼案件的办理力度,积极稳妥探索办理在国防动员、国防教育、国防资产、军事行动、军队形象声誉、军人地位和权益保护等方面的公益诉讼案件,着力维护国防和军事利益。
危害国防和军事利益问题复杂多样 将就突出问题联合开展专项监督行动
“当前,危害国防和军事利益问题复杂多样,公益诉讼案件的军地互涉性强,行业领域特点明显。”上述负责人称。
《意见》强调,军地检察机关应当认真研究相关领域、重点环节具有普遍性、代表性的突出问题,联合开展专项监督行动,及时推荐推送指导性案例和典型案例,以个案办理推动行业系统整治,实现公益诉讼效益最大化。
此外,《意见》还明确协作的工作机制,包括联席会议机制,及时通报有关案件办理情况,研究会商重大案件、重大事件、重大舆情以及突发敏感性问题等。
在协作案件范围方面,《意见》明确军地检察机关在依法办理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国有财产保护、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英雄烈士保护等领域涉军公益诉讼案件中加强协作配合。
对于军地互涉公益诉讼案件的管辖问题,《意见》规定,当事人是地方单位或者人员的,由地方检察机关管辖;是军队单位或者人员的,由军事检察机关管辖。对于管辖不明确、事实不清楚的案件线索,要进行审查评估,必要时可以调查核实,属于本院管辖的,及时立案调查;属于对方检察院管辖的,及时将案件线索和相关材料向对方移送,接收方应当及时反馈线索处理或案件办理情况。
新京报记者 王俊
编辑 丁天 校对 吴兴发
3、全面超预期:4月M2增长11.1%,创2017年以来新高
3、全面超预期:4月M2增长11.1%,创2017年以来新高
包括新增人民币贷款和社会融资规模在内的金融数据在4月实现超预期增长。
中国人民银行5月11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4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7万亿元,同比多增6818亿元。这一数字虽然低于3月2.85万亿元的规模,但创下了历史同期的最高值。同时,M2同比增速创下了2017年以来新高,M1同比增速也达到了2018年6月以来的新高。
具体来说,4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09.35万亿元,同比增长11.1%,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1个和2.6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57.02万亿元,同比增长5.5%,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5个和2.6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8.15万亿元,同比增长10.2%。当月净回笼现金1537亿元。
“M2的高速增长反映金融部门对实体经济经济的支持在增强,今年以来央行加大了逆周期调控力度,通过降准、公开市场操作、再贷款再贴现等保持了流动性合理充裕,另一方面畅通了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实现了宽货币向宽信用的转化目标,4月新增贷款达到1.7万亿,显示货币的派生效应明显增强,是推动M2的主要原因,同时财政部门加大了财政支出的力度。使得市场流动性保持了充裕状态。”中国民生银行首席分析师温彬表示。
新增贷款方面,从结构上看,4月企业贷款仍然是新增贷款的主力军,反映个人住房贷款的居民中长期贷款新增额与3月变化不大。
分部门看,4月住户部门贷款增加6669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2280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4389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9563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62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5547亿元,票据融资增加3910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增加404亿元。
针对企业中长期贷款的高速增长,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李奇霖认为,一方面是因为随着前期专项债的下发,疫情逐渐趋于结束,基建项目的融资需求大幅释放所致,这背后体现的是政府宽财政的力量,另一方面,这也可能与监管要求金融机构加强对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的支持有关。
在新增贷款投放维持较快节奏的同时,企业债也维持高位增长,信托贷款实现了正增长,共同助力4月新增社会融资规模站上3万亿元大关。3.09万亿元新增社会融资同样创下了历史同期的最高值,比上年同期多1.42万亿元,但环比低于3月的5.1万亿元。
具体来说,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62万亿元,同比多增7506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增加910亿元,同比多增1240亿元;委托贷款减少579亿元,同比少减618亿元;信托贷款增加23亿元,同比少增106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增加577亿元,同比多增934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9015亿元,同比多5066亿元;政府债券净融资3357亿元,同比少1076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315亿元,同比多53亿元。
央行在最新发布的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未提及 “货币供给总闸门”和“不搞大水漫灌”,同时强化了逆周期调节。
中信证券认为,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确认了货币政策仍然处于宽松通道,央行关注海外经济衰退风险和政策空间被压缩的局面,根据国内疫情防控和经济形势的阶段性、流动性供求和国内外市场情况进行流动性力度、重点和节奏的摆布。我们认为后续海外疫情和经济修复的反复大概率将传导至国内,经济基本面的修复过程仍然曲折漫长,货币政策仍然处于宽松通道之中,但节奏和力度存在灵活操作的空间,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重要会议等短期内使得降准可期但价格型工具偏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