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蝙蝠吉不吉利咱不知道,能传染什么病咱得问问
可对于蝙蝠的生物属性和疾病传染能力的研究,千百年来几乎是一片认知空白。就算是现代以来经历过蝙蝠引发的痛苦的非典和埃博拉时期,人们还是容易好了伤疤忘了疼。
谁也预料不到,自己会以这么“宅”的方式度过2020年春节。虽然此次新型冠状肺炎的源头还不能完全确定,但种种迹象都指向了某种野生动物。
很长时间以来,人类更加擅长应付人和家畜的病,却对野生动物导致的疾病很陌生。
20世纪上半叶,科学家们才开始把疾病研究扩展到野生动物身上。1951年野生动物疾病协会成立,标志着这一学科成为国际承认的科学之一。
然而,将近70年过去了,人们对于野生动物真的有了正确认知吗?
奇怪的关注点
我们拿这次被高度怀疑是病毒自然宿主的蝙蝠为例,看看人们都从哪些方面关注蝙蝠。
通过查询某搜索引擎上的“蝙蝠”关键字,我们发现,不出事,就没人意识到蝙蝠能传播疾病。
2019年9月,此次疫情还没有发酵之前。人们对蝙蝠的相关搜索集中在“超声波”、“雷达”、“仿生学”等科普内容上,其次是“蝙蝠侠”、“电影”等娱乐热点上。还有一个搜索颇有热度:蝙蝠飞到家里是什么征兆。很明显看出,无一蝙蝠传播疾病方面的知识。
再看看2020年1月,此次疫情斗争正酣,种种迹象将新型肺炎病毒的源头指向蝙蝠之时。恐慌的人们终于开始回忆起了“水貂”、2003年非典时“果子狸”、蝙蝠曾经引起的“埃博拉”等野生动物相关疾病。我们也可以感受到,此时反对野味的声浪层层高涨,人们对野生动物的认知终于来到了传染病层面。
然而就算这个关头,还有为数不少的人在搜索“打死蝙蝠的后果“、”蝙蝠是不是老鼠变的“、“蝙蝠飞到屋里吉不吉利”等跑偏的迷信内容……
想扭转人们的认知挺难的。毕竟,千百年来,蝙蝠都被浸淫在一种神秘色彩的寄托里。多亏了它的“蝠”字和“福”字同音,又倒悬而睡,有福倒(到)的寓意,五只蝙蝠指“五福”,红色的蝙蝠指“洪福”,与鹿一道出现指“福禄”,与桂花一道出现指“富贵”,成了建筑、陶瓷、刺绣上颇受欢迎的吉祥物。
可对于蝙蝠的生物属性和疾病传染能力的研究,千百年来几乎是一片认知空白。就算是现代以来经历过蝙蝠引发的痛苦的非典和埃博拉时期,人们还是容易好了伤疤忘了疼。
人类,不要再“作”了
蝙蝠把自己进化成不好吃的样子,昼伏夜出躲进深山老林的洞穴里,凭一己之身封印住巨大的病毒库,怎么还是和人类打上交道了呢?
野生动物远远躲开城市和人类,在遥远的草原森林沙漠里求得一席容身之地。可人类总是不肯放过它们。
在我国,野生动物的身体面临四种命运。
当药用的虎豹骨、犀角、甲片、龟板、羚羊角、蛇。
被吃掉的穿山甲、巨蜥、熊掌、鸟、龟、蛇、蛙。
被收藏的象牙、犀角、玳瑁、珊瑚、砗磲、鹦鹉螺。
当宠物的鸟、龟鳖、蛇、蜥蜴。
其中,被吃掉是个极具本土色彩的结局。中国人对野生动物的“滋补”功效,总是有种迷之信任,为此不惜非法采购。
拿最经常被吃掉的穿山甲举例,根据联合国的数据,中国是穿山甲走私的醒目目的地,冬令进补时节,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等周边国家的穿山甲,源源不断地被非法走私到中国,端上无数“养生局”的餐桌,甚至一些非洲国家的穿山甲,也被网罗了进来。
国人如此热衷于穿山甲,无非是由于穿山甲善于打洞,古人便认为穿山甲有“打通”的效力,在遇到诸如痈疽疮肿、月经停闭、乳汁不通等需要“通”的疾病时,穿山甲就不幸躺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