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周报记者:刘炜祺
从鱼龙混杂到统一标准 你喜欢的辣条可能正在消失。
12月10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下发公告,宣布将“辣条”类食品统一归入“方便食品(调味面制品)”生产许可类别进行管理,这意味着辣条“新国标”颁布。
此次统一标准出台,除了对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卫生问题进行规范外,特别强调食品名称要反映食品真实属性,不能低俗、误导或违背营养科学常识;同时倡导减盐,减油,减糖,降低调味面制品中盐、脂肪、糖含量,提升产品营养健康水平。
公告显示,凡与标准不一致的,应于2020年1月31日前调整到位。距离最后的调整期限,已不足50天。
12月11日,时代周报记者针对此次监管力度以及推进时间表等问题,致电北京市场监督管理局,对方表示还未接到指令。
随后记者拨打了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电话,相关负责人表示对上述消息目前还不十分了解。
之后记者又拨打发布公告的食品生产安全监督管理司电话,但未能接通。
同日,三只松鼠相关负责人对时代周报记者透露,“这个问题公司应该会在近几天讨论,影响应该不大,产品配方可能需要调整,暂时没有正式回应。”
河南说合规,湖北判违规
此前,据媒体不完全统计,2015年至2017年中旬,全国共有131家辣条企业的195批次辣条上过食药监局“黑名单”。
而在通报的180起食品安全问题中,食品添加剂不合格是主要原因,其中,菌落总数超标为68起,甜蜜素超标为30起。
“现在整个辣条行业鱼目混杂、良莠不齐,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在这样一个现状下,国家出台新国标,可以规范化管理整个行业的乱象。”12月11日,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对时代周报记者解释称。
记者了解到,在新国标落地前,对于辣条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要求,各地都有不同的标准,甚至一度引起过“地域之争”。
据澎湃新闻报道,2018年9月,湖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抽检信息显示,包括卫龙在内的多款辣条产品被检出不得使用的添加剂。
但卫龙方面表示,是按照生产地河南省标准,其生产的产品完全合格。
出现两种截然相反判定结果的原因在于,在河南,辣条被归入糕点类,卫龙是合规的;在湖北,辣条被归入方便食品类,卫龙是不合规的。
目前,卫龙按照国家标准归入调味面制品,其是否合规有了统一的判断标准。
此前,湖北省食药监局认定,卫龙部分产品添加了山梨酸及其钾盐、脱氢乙酸及其钠盐等,被判定为不得使用的添加剂。而根据国家标准,这一判定是成立的。
12月11日,时代周报记者试图联系“辣条一哥”卫龙,针对未来的整改问题进行采访,但与负责卫龙对外宣传事项的漯河市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宣传人员多番联系后,仍未能取得有效对话。
留给卫龙的时间已然不多。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年底,全国拥有调味面制品食品生产企业从几千家递减至580家。
因此有业内分析认为,此轮过后,辣条行业或将迎来新一轮洗牌。
网红食品养成记
从廉价食品到网红食品,辣条的转折点在2014年。
那一年,很多人发现在国内售价仅五毛、一块的卫龙辣条,在国外却卖出了高价。
由此而引发的舆论话题在社交媒体迅速发酵,很多人调侃自己很富有,能实现国外天价“辣条自由”。
与此同时,关于辣条的网络流行语和表情包全网传播,例如“吃根辣条压压惊”、“让我先吃根辣条冷静一下”等成了当年的热门流行语。
2014年,据媒体报道称,卫龙搬进新修建的厂房,采用全自动化的生产车间,并邀请专业摄影团队拍摄公司宣传片,当时“高科技感”的车间图甚至一度被网友刷上了热搜。
2015年,辣条还登上了英国广告公司纪录片《中国新年》,被定义为“中国25岁以下年轻人最受欢迎的小吃”。
一时间,辣条成为网络流行词,各种年轻、潮流、受欢迎的标签被贴在了辣条身上。
辣条这个曾经被定义为“垃圾食品”的零食,一跃成为中国零食界绝对的网红。
在此之后,卫龙进一步寻求更大程度的改变,在2016年9月苹果发布iPhone 7时,提前一天发布“hotstrip 7”产品,以模仿苹果再次获得舆论的关注,迅速登上微博热搜。
不仅靠着“碰瓷”苹果提升知名度,卫龙也借此改善了其在消费者心中“低端、low”的形象。
由此,卫龙不再是卖5毛、一块辣条的小作坊,而是摇身一变成为拥有全产品链的知名企业。
据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9-2025年中国辣条市场运行态势及行业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显示,2018年卫龙食品全年销售收入约实现20亿元,卫龙食品销售额约占辣条市场的3%,约占整个休闲食品市场的1%。
通过各种无厘头的营销策划方式,卫龙也在一步步试图往高端化迈进,从数据来看,整个行业也逐步朝这个方向发展。
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8-2023年中国调味面制品市场前景调查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显示,调味面制品行业逐步升级转型,市场上“五毛”包装的调味面制品由2010年的81%锐减到2016年的8%,而2-5元产品的市场份额占到了总量的55%。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2013-2016年,辣条行业每年保持30%以上同比增长。辣条销售规模从2009年的170亿元,达到2018年的600亿元。
尽管增长迅速,但监管力度的加强,也对行业及相关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辣条行业已经达到500亿的产业规模,整个产业链已经形成,所以必须要出台相应的政策,这对辣条健康化运营有非常好的顶层设计。”朱丹蓬称。
可以肯定的一点是,无论新国标出台与否,健康化、正规化运营都将是辣条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